陈述事实,不要judge别人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好像是叫做《原来出国这么久,我还是没有学会不judge别人》,好像是这个名字,我记不清了。

关于这个话题,我也有很多感悟,只是一直不知道从何谈起,再者有些观点很容易得罪的亲爱的同胞们,所以一直不敢写。但是鉴于最近我开始在言论上放飞自我,所以就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就畅所欲言吧。

先丢个炸弹吧:有些西方人觉得中国人在思想上的种族歧视很严重,甚至是世界上最严重之一。首先,因为我的伟大祖国在世界上的认知度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这些人眼里的‘中国人’其实代表的是亚洲人。其次,有这些想法的西方人,不是那种敌对中国或者亚洲的西方人,也不是那种对中国或者亚洲知之甚少的西方人,这些西方人多是非常友好,对中国或者亚洲文化特别了解,一般在中国或者亚洲生活过或者有很多来自中国或者亚洲的好朋友。

但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一是因为我们的各种歧视确实比较严重,二是我们的表达方式让这种歧视请起来比实际情况更严重,再次我们不觉得那是歧视所以更口无遮拦,就让这种情况更严重了。

先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刚搬到伦敦时,和R在那个被R的爸爸称之为‘Jesus Cave’的地方住一个月,那整栋楼其实是council house, 也就是政府的廉租房,一般是政府运营出租,也有些人会买这种廉租房自住或者出租给别人。当时住的那间房条件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只能说:我们的卫生标准不太一样。虽然房东太太每周打扫,但是真的没有在扫什么。抽油烟机上全是油渍,橱柜面板上还有地板上都是油渍,还是积了千万年的那种,客厅里的地毯能挤出油来,我和R穿着鞋子进客厅都觉得把自己鞋子弄脏了,房东太太和她的朋友们还脱了鞋才进客厅。房东和房东太太都是非裔,我们当时和他们诸多矛盾,房东不住在那里,远在美国,房东太太刚开始假装自己是个租客,R在那里住了几个月都以为她是个室友,我去了之后和她闲聊她才跟我说她是房东太太的。平时和她交流需要有耐心,要不一着急她就只顾自己来回反复说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了。再后来房东为了涨房租不承认签过的合同,还威胁我的居留卡的申请。因为这些事情,我对他们整个民族的印象都不好。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我和R去MOSS BROS的店里买西服,当时是只打算给R买一套的,预算300英镑。因为Moss不同系列的西服价格不一样,还代理其他品牌的西服,但是店里所有西服上又没有标价格。我们当时看上了两套,就想问问价格,如果不是特别贵,就两套都买了。当时是一个非裔中年女性服务我们,整个过程,除了找尺寸外,她什么也没干,就只催我们买。而另外一个店员跪地上给另外一个客人量脚边,大腿的尺寸,特别细致。对比特别明显。我们问那个女人:这个西服多少钱,她说:她不知道。我们说:麻烦你查一下,她说:那我给你包好了?我们说:你先看下价格,给我们说一下。然后她说:我拿到柜台去了。我们很无语,跟她说:那好吧,你先拿到柜台,我们选好后,到柜台再决定要哪个。最后我们到了柜台,让她把价格给我们显示一下,结果她直接打了小票,让我们付款。后面一堆客人排队结帐,我们看着她这个态度,真的很想一走了之,不买了。后来因为R很喜欢,最后小票上的价格是400英镑,也没有超预算很多,就都给他买了。可是因为这个事情,让我对他们这个民族真的很生气。后来偶尔和R聊起来这些事,我会用‘他们*人’这个字眼,R说我是种族歧视者。我不以为意。

后来有一次跟G他们聊天时,我也用了这个字眼,而且我也解释了我为什么会这么气愤。G他们耐心给我解释:我们认识你很久了,知道你不是真的歧视他们。但是你这样讲话,很容易让别人以为你是歧视。你可以表达你对你的房东的不满意,也可以表达对这个店员的不满意,但是不能归结到整个民族上去。应该对事不对人,而且对人只对人,不总结,不扩大。

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一对非裔夫妻送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去上学,一家四口在路上有点挤,我侧过身让他们先过去,那个父亲赶紧着又是道歉又是感谢的。

某天和R坐公交车,有几个非裔的青少年来车上开始谈心,主要是其中有个青少年在叙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太严厉了,他的朋友们刚开始开解他,他听不进去,居然捂着脸像是哭了,然后他的朋友们就开始嘲笑他:怎么能哭呢。另外一个不相干的非裔女青年上车后看到这个情况,过来指责这些孩子:这是你们的朋友,他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这样嘲笑他是不对的。这些孩子们一边跟这个女人解释他们一直在开解他,一边又继续开解这个男生。然后这个男生也乐了,跟那个女人说:非常谢谢你,你一定是一个好妈妈。那个女人说:我才二十岁,还不到做妈妈的时候呢。大家嘻嘻哈哈地,我和R也跟着很欢乐。

……

其实也有很多其他别的例子,有好,也有坏,都发生在这个种族的人身上,但是这都不能代表这个种族的品格。所以我不能够因为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就把一个种族踩在脚下,也不能因为遇到了一些好的事情,又把一个种族抬到头上去。

我们常说由小及大,由点及面。我们文化里常常由一个小的点推测到整个大的面,从而将问题扩大化了。因为偶尔在大城市里遇到了几个以偷摸为职业的河南人,就总结出河南人怎样怎样。首先,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多几个小偷很可能只是人口多的原因。其次,河南是东西,南北铁路干线的交汇地,来往别的城市方便,各类人口的输出也方便,只是刚好不好,让你遇到或者听说这几个以偷摸为职业的人而已。你没有遇到来自自己家乡的这类人,可能只是你们老家交通不便罢了。最后,无论你遇到的这几个人是什么情况,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身,不能代表整个河南人。

还有些人对四川人的印象是‘好吃懒做’。别的省份的人外出打工,可能每天咸菜馒头的吃着,最后春节回家过年,省下了一摞钞票。四川人在外打工,米饭炒菜还少不了肉,一年下来没攒几个钱。所以就有了四川人‘好吃懒做’的说法。这个跟上面其实是一样的,你认识的那几个人不能代表整个地区民族的特性,其次,即使区域性带来了生活习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只是差别而已,没有好坏之分,不用因为差异而judge别人。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四川是比较享乐主义,我虽然觉得年轻时待在四川很容易磨光了自己的斗志,老年时去四川养老更好一点,但是我非常感激也非常庆幸自己在四川生活了那么久,而且觉得没有四川人文的熏陶我可能会过的很惨,精神上很惨,既不会有勇气接受西方的‘生活’文化,也不可能接受的好。此外为四川人正名:‘好吃’是真的,我一个不吃肉的素食主义者,到了四川后变成荤食主义了,因为实在太好吃了,没法拒绝;‘懒做’一定是假的,我记得大学校门外很多摆摊卖货的,很多人是用扁担挑了两箩筐的东西过去,有枇杷,橙子,还有别的什么的,一筐得有七八十斤。反正我从来没有见过我家乡的谁生生扛这么重的东西。

除了地域性以外,长相,身高,民族都可以成为歧视的对象,我就不举例子了。所以我们的歧视确实严重,而且我们的善于总结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歧视听起来更严重。

‘我们不觉得歧视所以更口无遮拦’有两层一次,一层就是字面意思,因为泛指‘**人’不觉得是歧视,所以就更常泛指。另一层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口无遮拦用某些词的时候,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却被西方人认为我们在歧视。比方说这个‘黑人牙膏’,老外以为我们是严重歧视黑人。我问R:为什么不能称黑人为黑人呢?他笑了半天,只说那是歧视,却说不出个所以来。我说我们中国有首歌,歌词是‘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我们的历史或者地理书里介绍人种也是说黄种人,黑人,白种人。这是客观事实,因为我们不介意称自己是黄种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称呼别人黑人也没什么问题,再者黑人牙白也是客观事实,所以我们才会有那个黑人牙膏,这跟歧视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完了种族歧视,再说点小的琐碎的‘judge’,这个词还真没有一个合适的中文词汇。中文一般翻译是‘评价,审理’,在英文的意思其实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是负面词汇。怎么样才能不judge呢?就是简单陈述事实就好。

西方好多年轻人喜欢纹身,穿环,这些都是他们个性的象征。我有朋友穿着鼻环,还有朋友留着小脏辫,纹身的就更多了。但是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对于自身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这在西方文化里是共识,但是在亚洲文化里,这些都是什么小混混,黑社会的标志了。所以,我可以跟别人聊某个人:他有纹身。这是陈述事实。但是不可以说:他像黑社会。这就是‘judge’别人。

我最近和某个同事有意见不和的地方,他很事儿,我无论是跟别人抱怨他,或者是老板找我谈话来了解他,我只会说:我和他在这个工作上有不同的意见。这是陈述实施,我不能说:他这个人人品不好,或者他这个国家地域的人都怎样怎样,这就是‘judge’别人。

某天M快下班了找我讨论工作,我直接听懵了。我跟M说:我今天工作了很多,特别累,我的大脑不再工作了,我没有办法思考你所说的,能不能明天再讨论呢?M说好。我在跟M陈述事实他也接受了,如果他对我或者跟别人说我特别笨特别蠢,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那就是judge了。当然他并没有这么做,我只是举个假设。

我之前买房也是,我前前后后了解了很多之后做的决定。很多人对于英国的房产市场持不同意见,他们可以跟我说他们认为的英国房产市场怎么样,但是不能对我买房的行为作出评价,因为那就是judge了。

之前K和老公来家里吃饭,前一天我特别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忌口的。K说要gluten-free, 少糖等等,我说好,就按照那个来准备。因为做了煎饺,特别告诉他们因为饺子皮不是完全无麸面粉做的,所以要小心。后来K跟我说特别感谢我提前问了而且没有judge她们关于这些的选择,很多人觉得他们不吃这个不吃那个的很矫情,其实她有她的私人原因。我说就算我不知道你的这个原因,我也不会judge你的。吃什么不吃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完全尊重。

不judge别人的基本守则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只在别人主动询问自己意见时,说出自己的选择,而不评判,不纠正别人的选择; 只就事论事,不扩大,不牵连

我写的还是特别晦涩,建议找原文看看,写的特别生动,都是实例。文章叫做:《

原来我出国这么久,还是没懂“不Judge”别人

作者: 兴哲

传说中的女博士,还是学计算机的女博士。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