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记-2018-12-31

和R又来sutton看房子盖的怎么样了。去附近的公园逛了逛,公园比外面路上看起来要大很多。又走了半个小时去附近一个池塘看鸭子,还偶然进了一个小学参加那里的小圣诞市场,什么也没有买,又到附近的DIY店逛了一下,店特别大,基本上所有我们可能需要的工具都有。附近还有大型各种百货店,母婴店,家具店和电影院,基本上生活所需的种种物品都可以在附近找到大型店。只是一出门我就记起他的老毛病了:只要出门必须吃好的,绝对不吃麦当劳,我饿的快趴下了,还跟着他走了二十分钟去个pub吃饭,说什么这才是英国的周末下午的生活,食物明明不好吃,就因为是个pub就非得说好吃,无语的很。

去pub路上路过一家宠物用品店,旁边是麦当劳。R非要去看兔子,我说必须先吃饭,要不就去麦当劳吧,反正挨着的,他不要。我说到底怎样我才能让你去吃麦当劳呢,他说怎样都办不到。我说要不我给你买只兔子吧,他说好立马就往麦当劳走。可是买只兔子养哪儿啊?总不能养在客厅吧?再说兔子窝味道不好。然而R不管这些,只想着他每天下班回家一只兔子到门口迎接他,这多么美好啊……我说你是动画片看多了吧……

我的三年规划是买车买房,结果用了不到一年就实现了。R和他妈问我:你的人生目标都实现了,生活开始觉得没意思了吧?我说:你们搞什么笑,我还有五年计划呢!五年内我的工资要翻一倍,越过小康向富裕前进,我要十年内把三十年的贷款还完。R和他妈看着说不出话。要是以前的话,他们肯定一起笑我目标不切实际,现在他们看到了我的执行力,不敢笑了,不过还是被我的野心吓一跳

R是个很暖心的老公,常常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就让我感动不已。

R最近一直很忙,常加班到很晚。我们公司圣诞party那天,我回到家发现R在还很吃惊,以为他不忙了。第二天酒醒了问他,他说:我怕你又喝多了需要我去接你,就先回家准备着…

今天在YouTube看岳云鹏的相声,他最近改编了《five hundred miles》,原版的一句英文歌词是:Lord I am one, Lord I am two, Lord I am three, Lord I am four, Lord I am five hundred miles from home. 中文翻译是:一百里,二百里,三百里,四百里,我已经离家五百里。 我们听这首歌的英文原版时,我转头问R:我离家多少公里了?R回我:零公里。瞬间泪奔,我和R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英国最近天气预报圣诞节期间要下雪,R已经开始闹脾气了:我等不到周四了,我明天就要飞回意大利,去年圣诞节我就不在撒丁岛,今年我必须回去过圣诞,要是因为下雪航班取消我回不去我就….. 我说:你就怎么样?又不是我把雪喊来的,你闹什么?再说你看看伦敦的天气,预报说下周十摄氏度,很暖和。是英国北部下雪,不是伦敦!R:你保证不下雪?我:我保证不了!你还是现在就走吧!立马从我眼前消失.

某天泡澡时我拿R的电脑看电影,我在浴缸不小心摔倒了,水溅到电脑上了,我们当时处理了一下发现没什么问题,可以正常使用,再后来忙也没用过那个电脑。某一天想起来用时却发现怎么都开不了机了。寄回比利时去修,说损坏了主零件,修理需要1000欧,那基本上就是买个新电脑了,就让厂家直接销毁了。因为是R的电脑,我们的财产是分开的,我想着到底怎么办呢。我和他都有公司发的工作电脑,一般是用不着他的那个家用电脑的,所以我跟他说要不就别买新的了。他说好。可是理论上我是应该把钱给他的,但是我又不愿意。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拿他欠我的一千颗糖补了电脑钱,告诉他以后不要给我买糖了,这样行不行。他抱着我笑了好久,说只有你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话说这个糖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某天就车子的离合打赌,没有油门,只要踩在离合的咬合点车子就会以固定速度前进。R不信,我们以一千欧元打赌他输了,后来我觉得收他一千块钱不合适,就换成一千块糖了。后来R问我:你觉得如果我把你的电脑弄坏了,你会让我用糖抵吗?我说:不会的,我一定会让你赔我钱或者电脑,所以我才煎熬啊。我要是能做到你一样好或者一样坏,我也不要煎熬了。无数事实表明我人品不如你好啊。R说:所以你要改进一下了?我说:其实也不用,我煎熬两天就忘了,没事,还是你来做好人吧,我挺喜欢当坏人的

我最近发现我的教练真是好啊,教的我开车比R好,当然R不承认。还是那个离合咬合点的问题,我的教练告诉我,只要离合松到咬合点,车就会以固定速度前进,不会倒退了。甚至让我在上坡时不用油门,只用离合试过。所以我非常清楚,如果后面的车跟的很近,在上坡的路上,只要把咬合点找对,车子就不会后退撞到后面的车子了。R开车是他爸爸教的,他知道如果要车子前进的话,松离合踩油门,但是离合送到什么时候车子就不会倒退了他是没有概念的。

这几天R的爸爸在装修,需要我们去一个五金店买点东西。我们从五金店出来时,路过一个减速带凸起,前面一个人行道。R为了让行人,车刚好卡在凸起上了,踩着刹车时车还好,一松就会倒退。一般来说倒退也没什么,踩下油门也就开过去了。但是后面那辆车离我们的车太近了,估计连50厘米都没有,R碰到后面的车了,然后那个人就开始吵吵,R也吵吵,后来还后悔没有吵吵够。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果是我在开的话,就会直接开车前进,不会让车后退的。

关于跟人吵吵这件事,我问过R:你跟人吵架你不焦虑吗?R说:我在抒发情绪啊,我当然不焦虑,应该是别人焦虑才对。再者我都是在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不听,所以才要大声教训一下。

这个调调,怎么跟我姐夫这么像呢。他们楼下有个老太太特别讨厌,小区停车位很紧张,有时候大家停的近了,阻碍别人进出也是有的,不过一般都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有需要立马下楼让开就好了。老太太在楼下开个麻将馆,不准别人在那前面停车。有一次老太太直接把家人的车牌给掰折了,还有一次骂骂列列的。一般都念着她年纪大了,也不跟她计较。我和R去年回国时,他和我姐夫喝醉了,我姐夫喝醉后去把那个老太太骂了个狗血淋头。第二天我们嘲笑他时,他居然忘了自己前一天把人骂过了,非要再去骂一遍。自此,我姐夫就成了R的偶像。

周六一早跑去公司拿钥匙,工作日一个小时只能到公司,周末一个小时我都打了个来回了。

R一个冬天丢了三个帽子了,最近第四个也不见了。我觉得可能在车里,周三早上下楼看下了车里有没有我就拿着车钥匙直接上班去了。晚上公司的party,我怕把钥匙丢了就留在公司抽屉里了,后来一直忘了拿。周五晚上我突然想起来钥匙还在公司呢,家里也没有备用的,可是周六要去帮U搬家,还要出去拍照。R先是教训我乱丢东西,又声明自己不跟我去公司拿,我说我犯的错误自己承担,我自己去拿。然后R安排着第二天的行程:早上你去公司拿钥匙,我去药房取药,回来一起做午饭,然后下午去U家。我说好。第二天早上我一个人去公司拿完钥匙回来他还在睡呢……

我真的很讨厌R开车啊,永远看不见测速摄像头,偶尔看见了,照样加速,居然跟我说:也不是每个有摄像头标志的地方都真的有测速的。 所以呢?所以就完全不管不顾,照样加速?一个正常的人到一个新的地方开车会特别注意的,你到底是怎么个逻辑啊

R就是个路怒患者啊,别人开车慢他骂人,他起步慢别人按他喇叭他骂人,他占着快车道别人闪他灯他骂人,我开车犯错误别人按我喇叭他也骂人还张牙舞爪的,路人行人乱穿马路他骂人,路上行人抬着圣诞树回家他还骂别人,嫌人家装饰圣诞树晚了。又不是你家树,你管人家什么时候装圣诞树呢。

某天我下楼后,看到R在他的车旁边指着几只鸟骂:你们不在别人车上拉屎?为什么就拉在我车上?@£€&%#…

R脱衣服从来不一件件脱,都是一股脑儿脱下丢篮子里,我每次洗衣服拆分他的衣服都要花很久,后来我就不拆了,一块洗,然后一块凉着,再给他一块丢抽屉里去。我跟他说:我也有工作,我没有要求你平分家务,但是你不能这么增加我的家务负担。要么你自己衣服一件件脱下来丢洗衣篮,要么我就这么给你洗

晚上要去G家吃饭,下午打算去M家看看他家宝宝。他们都是R的朋友,R完全没想过快圣诞节了要不要给宝宝买个礼物。我们过去的路上我问他他才说应该要的。然后我们去一个商场,他去加油,我去商场买礼物。因为我们有点迟到了,他不停不停催我:你一定要快点,要有效率,不要浪费时间.. 我说你要我怎样快?他说:就像“xingzhe style”那样快。我说:谁是“xingzhe”?他说你啊。我说:让我向我自己学习有效率?你到底瞎催什么?是你每天慢吞吞的好不好

R家人的脑袋里是没有什么攒钱的概念的。我买盐一般会买一罐,然后再买一袋,罐装的用完了就把袋里的灌进去用。罐装的一般都比较贵,袋装的便宜。R妈妈从来不会买散装的盐。我和R搬到一起后,我原以为他会因为我的这些习惯笑我,可是今天盐用完了,他打开袋装盐灌进罐里,又把打开的袋重新用宜家的封口袋包好,我看着他这样觉得心里很温暖。又问他:你为什么没有笑我呢?他说:我是一个超级xingzhe 粉丝,我很喜欢你的这些技巧的,很环保。 好吧,他是为了环保,我就是觉得总买罐装的浪费钱

我们今天一大早起来,收拾行李,清理冰箱,扔垃圾,把床单和脏衣服全部洗了晾起来,去Sutton看房子,把热水器关了,把家里所有的插座都拔了,因为是晚上的飞机,R不喜欢飞机餐,我还烙了两张饼带着。六点的飞机,一个小时到机场,我们两点半出门,想着时间应该足够了,然后然后我们居然没赶上飞机!

我们都到机场门口了,下了转盘就到机场了,我看着交通指示牌沿着转盘内侧开,突然R让我从内侧开到外侧去,四个车道以外,说是GPS让下转盘。我觉得他不对,再者这样在转盘上乱换车道很危险,他坚持他是对的。然后我们下了转盘,然后就完蛋了,下早了,而且不能掉头,他大爷的这条高速下去开了三十公里才有个出口,再转回来前面的车三连撞,把高速堵了。

然后我们就悲哀地在车上眼睁睁地盯着手表,登机口门都关了了我们还是纹丝不动….

最后只好开车回家,路上查着另外一个航班,就我们开车回家的功夫,票价从250£涨到390£到450£。

除非奇迹出现,否则圣诞节又要在伦敦过了。真是悲催啊,我们打算圣诞去去年那个餐厅吃韩国烤肉…..

我们下错转盘后R就开始发脾气了,但是是因为是他犯的错误,我甚至极力反对过那时下转盘,他还是强制让我下了,所以他连把错误怪到我身上都不能,他一个人郁闷恼火的很。在我们遇到堵车后R就开始自暴自弃了:我们回家吧,不要去机场了,反正也赶不上,第一次这么说我没搭理他,他一直闹,我说;现在堵在这里出都出不去,前面二十里又没有出口,只能往前走,现在也不是你想回家就能直接回家的。最终我们到了停车场时R不管不顾把车停在了员工区,提个箱子到处找接驳车,没找到,最后遇到一个开着空车的司机问人家,人家说这是员工区,要停到前面N区,而且到那里才有接驳车。R崩溃了,冲着司机大喊大叫,闹脾气哪儿也不去了,要回家。我好不容易说服他开到N区去,接驳车又很久不来,R不停地闹着回家,我只好当着所有人的面吼他;你可不可以表现地像个成年人一样?你现在回家有事儿做吗?为什么不到机场里面去看看呢?有时候圣诞节他们会特别等一下客人的、就算不等,我们也可以问问别的机票。起飞前两小时机票就不会再显示在网上了,但没准现场有票。好不容易揪着R去了机场大厅,那个人山人海啊,卖票的地方都排了很长的队,我们插队直接找客服和安保都不行。本来想先回家,第二天再买张票,谁知就剩一个航班有票在我们回家的路上票价像拍卖般一直涨然后卖光了。后来我们才了解到,伦敦另外一个机场有人放无人机,所有航班停运或者转道,那里的人被耽误了两三天,很多人直接改了航班,所以那几天的机票都卖光了……

回家路上R一路都很激动,一边给他妈打电话要改机票,一边抱怨着他不想再做成年人了,成年人有房贷,还不能随意发脾气,青少年多好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不过就是挨顿骂。最后我们回到家,又买了26号的机票、R地心情才平复些,突然又开启另外一个模式:不是最糟糕的时候、至少我们在一起。我问他如果可以选,跟我一起滞留在伦敦、还是一个人回撒丁岛,你怎么选?R说:当然是跟你在一起,圣诞是家庭团聚的日子,而你和我才是一个家。

嫁个老外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关于家庭的概念非常正确,突然想起来有几次从比利时去撒丁岛过圣诞,差点赶不上飞机,有一次我拖着托运行李箱过安检后直接到飞机脚下拿给托运员,有一次有辆接驳车开回登机口只为了接我一个人,还有一次大巴堵在路上过不来有个送丈母娘的人开车从根特把我们送去机场。今天看了R焦虑着急的样子,才想起来那些个等着我去撒丁岛的日子他也许也是这个样子。

我们本来打算29号回伦敦的,后来因为R的爸爸非要一起跟他奶奶吃个饭,还安排在了1号,我只好把机票改了,改到了5号,谁知道R定了4号的机票从伦敦去别的地方跟朋友玩儿,我只好又改到了3号。每次改都要交手续费,我的心很疼啊。改机票时说的很清楚,虽然机票改了,但是2-4号我还是要上班的,只是在家工作而已,不准打扰我工作。结果他一会儿安排要晚上去拍照,一会儿安排要去做门牌,还非让我继续请假,我真的很想踢他两脚啊。

R最近开始戒烟了。戒的我还是想踢他两脚。他基本上是戒两天,抽两天,他朋友来家里吃饭,或者他出去跟朋友玩儿,复吸,遇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复吸,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复吸。一会儿让我把烟藏起来,一会儿翻箱倒柜找他的烟。买了很多戒烟糖也不管用。我说你要是不想戒就算了,他却说自己下定决心戒了。他这个决心简直分文不值,还把我整的上火的很。

因为R反复吸烟的事情,我今天不是很想跟他说话。吃饭时也没怎么搭理他。我吃饭完就想撤,继续画我的门牌,然后R就大发脾气了,说提前退出饭桌是不礼貌的,我不理解,平时我和大卫等不到吃完蔬菜和甜点就撤了,也没人说什么,为什么今天就不行,R说不出什么来,非让我回饭桌,一直非常大声地吵我。我说:你知道我不喜欢别人冲着我吵,你不要再吵吵了。他还继续吵吵,我直接走了,回屋睡着了。后来R妈妈跟我谈说今天是 家庭日,你不应该跟R吵架的。我说:应该是你儿子不该吵我。家庭日他就可以吵我? 然后R妈妈给R发信息说了他一顿,后来我们两个相互道歉,和解。针对这次吵架,总结几件事。首先,表扬R爸爸,从不掺和我和R的争吵;R妈妈通常是觉得R是对的,但是她很讲道理,我和她讲道理后,她会去说R的;其次,我大概明白为什么R生气了,意大利的餐桌礼仪,别人用餐完毕前自己是不可以离桌的,最好一直都不要离开。但是意大利的菜是一道一道上的,各种前菜,第一道主菜,第二道主菜,蔬菜,甜点,水果,如果在上甜点前离桌虽然不礼貌,但是不是特别不礼貌。我今天是在主菜之间离开的,所以就很不好。第三,我和R吵架,很多时候当天都可以和解,偶尔有几次等到第二天才和解。我们和解需要讲道理,一般讲通道理就好了。如果有些暂时解决不了的争执,那就搁置争执,以后再解决。而R爸妈吵架有时候能吵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都低气压。他们刚开始不大能理解我和R的方式,总觉得即使我们和好了也肯定是装给他们看的,不过现在他们越来越佩服我们了。

意大利的每个家庭都有这个fireplace,壁炉,其他西方国家的壁炉多是只用做装饰或者取暖,意大利的壁炉特别大,兼用做冬天烧烤。我最近对这个生火很感兴趣,先是试着用酒精助燃剂来生火,后来只用木屑块,现在只用木柴就可以把火升起来了。把木柴劈开成小块,小木块竖着堆成一个圆锥体,保持通风,圆锥体内部点燃一张纸,就着起来了,然后上面从小到大依次叠柴禾,就烧起来了。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个烟囱好,把烟直接吸出去了,火也就燃起来了。

R爸爸给我做了个冻饺子的工具,几层的抽屉,可以叠在一起,这样省地方。

我最近好像不是一般的有定力,挺满意自己的生活,自己想要的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意大利人新年前夕要吃个什么豆子,我不喜欢吃就拒绝了。他们说吃这个会带来好运气的,会发财的。我哈哈哈,然后说我挺安于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很多钱,再者我努力工作一样可以很富足的。我在写这篇文章时,R妈妈问我是靠写博客挣钱吗?我说不是,这只是个兴趣。R妈妈说谁家的谁的叔叔的什么亲戚靠写博客和进出口中国商品挣了很多钱,我说我不需要这个来挣钱,我好好工作一样可以很富足的。有朋友问我反正在国外为什么不做个微商呢,我说我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样可以很富足的,不需要做微商。

好像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今天突然觉得好像一辈子也就这么点时间,仿佛下一秒我们就白发苍苍含饴弄孙了。当然也就是感慨一下,日子还是照常的过,不要赶紧,也不要拖沓,现在进行的刚刚好。

这几天设计了个门牌,明天拿去加工,希望加工好的不要出入太大。

2018的计划大都做到了,工作房子车子都有了,就差孩子了,2019加油!

name_label_test.png

陈述事实,不要judge别人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好像是叫做《原来出国这么久,我还是没有学会不judge别人》,好像是这个名字,我记不清了。

关于这个话题,我也有很多感悟,只是一直不知道从何谈起,再者有些观点很容易得罪的亲爱的同胞们,所以一直不敢写。但是鉴于最近我开始在言论上放飞自我,所以就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就畅所欲言吧。

先丢个炸弹吧:有些西方人觉得中国人在思想上的种族歧视很严重,甚至是世界上最严重之一。首先,因为我的伟大祖国在世界上的认知度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这些人眼里的‘中国人’其实代表的是亚洲人。其次,有这些想法的西方人,不是那种敌对中国或者亚洲的西方人,也不是那种对中国或者亚洲知之甚少的西方人,这些西方人多是非常友好,对中国或者亚洲文化特别了解,一般在中国或者亚洲生活过或者有很多来自中国或者亚洲的好朋友。

但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一是因为我们的各种歧视确实比较严重,二是我们的表达方式让这种歧视请起来比实际情况更严重,再次我们不觉得那是歧视所以更口无遮拦,就让这种情况更严重了。

先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刚搬到伦敦时,和R在那个被R的爸爸称之为‘Jesus Cave’的地方住一个月,那整栋楼其实是council house, 也就是政府的廉租房,一般是政府运营出租,也有些人会买这种廉租房自住或者出租给别人。当时住的那间房条件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只能说:我们的卫生标准不太一样。虽然房东太太每周打扫,但是真的没有在扫什么。抽油烟机上全是油渍,橱柜面板上还有地板上都是油渍,还是积了千万年的那种,客厅里的地毯能挤出油来,我和R穿着鞋子进客厅都觉得把自己鞋子弄脏了,房东太太和她的朋友们还脱了鞋才进客厅。房东和房东太太都是非裔,我们当时和他们诸多矛盾,房东不住在那里,远在美国,房东太太刚开始假装自己是个租客,R在那里住了几个月都以为她是个室友,我去了之后和她闲聊她才跟我说她是房东太太的。平时和她交流需要有耐心,要不一着急她就只顾自己来回反复说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了。再后来房东为了涨房租不承认签过的合同,还威胁我的居留卡的申请。因为这些事情,我对他们整个民族的印象都不好。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我和R去MOSS BROS的店里买西服,当时是只打算给R买一套的,预算300英镑。因为Moss不同系列的西服价格不一样,还代理其他品牌的西服,但是店里所有西服上又没有标价格。我们当时看上了两套,就想问问价格,如果不是特别贵,就两套都买了。当时是一个非裔中年女性服务我们,整个过程,除了找尺寸外,她什么也没干,就只催我们买。而另外一个店员跪地上给另外一个客人量脚边,大腿的尺寸,特别细致。对比特别明显。我们问那个女人:这个西服多少钱,她说:她不知道。我们说:麻烦你查一下,她说:那我给你包好了?我们说:你先看下价格,给我们说一下。然后她说:我拿到柜台去了。我们很无语,跟她说:那好吧,你先拿到柜台,我们选好后,到柜台再决定要哪个。最后我们到了柜台,让她把价格给我们显示一下,结果她直接打了小票,让我们付款。后面一堆客人排队结帐,我们看着她这个态度,真的很想一走了之,不买了。后来因为R很喜欢,最后小票上的价格是400英镑,也没有超预算很多,就都给他买了。可是因为这个事情,让我对他们这个民族真的很生气。后来偶尔和R聊起来这些事,我会用‘他们*人’这个字眼,R说我是种族歧视者。我不以为意。

后来有一次跟G他们聊天时,我也用了这个字眼,而且我也解释了我为什么会这么气愤。G他们耐心给我解释:我们认识你很久了,知道你不是真的歧视他们。但是你这样讲话,很容易让别人以为你是歧视。你可以表达你对你的房东的不满意,也可以表达对这个店员的不满意,但是不能归结到整个民族上去。应该对事不对人,而且对人只对人,不总结,不扩大。

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一对非裔夫妻送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去上学,一家四口在路上有点挤,我侧过身让他们先过去,那个父亲赶紧着又是道歉又是感谢的。

某天和R坐公交车,有几个非裔的青少年来车上开始谈心,主要是其中有个青少年在叙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太严厉了,他的朋友们刚开始开解他,他听不进去,居然捂着脸像是哭了,然后他的朋友们就开始嘲笑他:怎么能哭呢。另外一个不相干的非裔女青年上车后看到这个情况,过来指责这些孩子:这是你们的朋友,他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这样嘲笑他是不对的。这些孩子们一边跟这个女人解释他们一直在开解他,一边又继续开解这个男生。然后这个男生也乐了,跟那个女人说:非常谢谢你,你一定是一个好妈妈。那个女人说:我才二十岁,还不到做妈妈的时候呢。大家嘻嘻哈哈地,我和R也跟着很欢乐。

……

其实也有很多其他别的例子,有好,也有坏,都发生在这个种族的人身上,但是这都不能代表这个种族的品格。所以我不能够因为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就把一个种族踩在脚下,也不能因为遇到了一些好的事情,又把一个种族抬到头上去。

我们常说由小及大,由点及面。我们文化里常常由一个小的点推测到整个大的面,从而将问题扩大化了。因为偶尔在大城市里遇到了几个以偷摸为职业的河南人,就总结出河南人怎样怎样。首先,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多几个小偷很可能只是人口多的原因。其次,河南是东西,南北铁路干线的交汇地,来往别的城市方便,各类人口的输出也方便,只是刚好不好,让你遇到或者听说这几个以偷摸为职业的人而已。你没有遇到来自自己家乡的这类人,可能只是你们老家交通不便罢了。最后,无论你遇到的这几个人是什么情况,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身,不能代表整个河南人。

还有些人对四川人的印象是‘好吃懒做’。别的省份的人外出打工,可能每天咸菜馒头的吃着,最后春节回家过年,省下了一摞钞票。四川人在外打工,米饭炒菜还少不了肉,一年下来没攒几个钱。所以就有了四川人‘好吃懒做’的说法。这个跟上面其实是一样的,你认识的那几个人不能代表整个地区民族的特性,其次,即使区域性带来了生活习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只是差别而已,没有好坏之分,不用因为差异而judge别人。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四川是比较享乐主义,我虽然觉得年轻时待在四川很容易磨光了自己的斗志,老年时去四川养老更好一点,但是我非常感激也非常庆幸自己在四川生活了那么久,而且觉得没有四川人文的熏陶我可能会过的很惨,精神上很惨,既不会有勇气接受西方的‘生活’文化,也不可能接受的好。此外为四川人正名:‘好吃’是真的,我一个不吃肉的素食主义者,到了四川后变成荤食主义了,因为实在太好吃了,没法拒绝;‘懒做’一定是假的,我记得大学校门外很多摆摊卖货的,很多人是用扁担挑了两箩筐的东西过去,有枇杷,橙子,还有别的什么的,一筐得有七八十斤。反正我从来没有见过我家乡的谁生生扛这么重的东西。

除了地域性以外,长相,身高,民族都可以成为歧视的对象,我就不举例子了。所以我们的歧视确实严重,而且我们的善于总结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歧视听起来更严重。

‘我们不觉得歧视所以更口无遮拦’有两层一次,一层就是字面意思,因为泛指‘**人’不觉得是歧视,所以就更常泛指。另一层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口无遮拦用某些词的时候,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却被西方人认为我们在歧视。比方说这个‘黑人牙膏’,老外以为我们是严重歧视黑人。我问R:为什么不能称黑人为黑人呢?他笑了半天,只说那是歧视,却说不出个所以来。我说我们中国有首歌,歌词是‘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我们的历史或者地理书里介绍人种也是说黄种人,黑人,白种人。这是客观事实,因为我们不介意称自己是黄种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称呼别人黑人也没什么问题,再者黑人牙白也是客观事实,所以我们才会有那个黑人牙膏,这跟歧视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完了种族歧视,再说点小的琐碎的‘judge’,这个词还真没有一个合适的中文词汇。中文一般翻译是‘评价,审理’,在英文的意思其实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是负面词汇。怎么样才能不judge呢?就是简单陈述事实就好。

西方好多年轻人喜欢纹身,穿环,这些都是他们个性的象征。我有朋友穿着鼻环,还有朋友留着小脏辫,纹身的就更多了。但是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对于自身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这在西方文化里是共识,但是在亚洲文化里,这些都是什么小混混,黑社会的标志了。所以,我可以跟别人聊某个人:他有纹身。这是陈述事实。但是不可以说:他像黑社会。这就是‘judge’别人。

我最近和某个同事有意见不和的地方,他很事儿,我无论是跟别人抱怨他,或者是老板找我谈话来了解他,我只会说:我和他在这个工作上有不同的意见。这是陈述实施,我不能说:他这个人人品不好,或者他这个国家地域的人都怎样怎样,这就是‘judge’别人。

某天M快下班了找我讨论工作,我直接听懵了。我跟M说:我今天工作了很多,特别累,我的大脑不再工作了,我没有办法思考你所说的,能不能明天再讨论呢?M说好。我在跟M陈述事实他也接受了,如果他对我或者跟别人说我特别笨特别蠢,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那就是judge了。当然他并没有这么做,我只是举个假设。

我之前买房也是,我前前后后了解了很多之后做的决定。很多人对于英国的房产市场持不同意见,他们可以跟我说他们认为的英国房产市场怎么样,但是不能对我买房的行为作出评价,因为那就是judge了。

之前K和老公来家里吃饭,前一天我特别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忌口的。K说要gluten-free, 少糖等等,我说好,就按照那个来准备。因为做了煎饺,特别告诉他们因为饺子皮不是完全无麸面粉做的,所以要小心。后来K跟我说特别感谢我提前问了而且没有judge她们关于这些的选择,很多人觉得他们不吃这个不吃那个的很矫情,其实她有她的私人原因。我说就算我不知道你的这个原因,我也不会judge你的。吃什么不吃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完全尊重。

不judge别人的基本守则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只在别人主动询问自己意见时,说出自己的选择,而不评判,不纠正别人的选择; 只就事论事,不扩大,不牵连

我写的还是特别晦涩,建议找原文看看,写的特别生动,都是实例。文章叫做:《

原来我出国这么久,还是没懂“不Judge”别人

我为什么选择在现在买房

我和R在一起五年,一直都是远距离恋爱。我们认识于斯坦福,回欧洲后,他在意大利,我在比利时,每两三个周末见一次。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搬到一起生活。我们刚开始打算博士毕业后回斯坦福,他以后做个教授,我在硅谷找个工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美国离我们各自的家都太远了,他虽然喜欢设计MRI的那个线圈,但是博后乃至以后教授的大部分工作其实是在写proposal申请资金,他很不喜欢,再者硅谷房子太贵了……,总之,我博士毕业后留在比利时等他,他开始在欧洲找咨询业的职位。我们当时的决定是:R先找工作,因为咨询业一般要求会当地语言,而且他是换行业,没有那么容易,而我学计算机基本上哪儿都能找到工作,无非是居留卡办理快慢和工资多少的差别。

后来R收到了EY在伦敦的offer,我们决定把家安在伦敦,我开始申请欧盟家属签证,也开始了解英国的就业情况。当时已经是英国脱欧大选之后,很多人对英国的经济持悲观态度,我们当时就面临着质疑:为什么选择在那时搬去英国?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从大了说,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在任何环境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小了实际情况来说,我们两个都厌倦了两地分局,而且刚结婚,怎么说都得搬到一起,受R择业选择的影响,我们只能选择意大利或者英国或者爱尔兰,北欧西欧的工资比南欧高,而伦敦基本上咨询审计行业在欧洲最好的地方,而且计算机行业也发达,所以我们就搬来了。

一旦选择逆流而上,就无退路可言了。我们既然选择在伦敦安家,就自然要买房。我刚搬来伦敦时,在等着办ID时,就在考虑买房了。只是当时因为我没有工作,没法申请贷款,买不了。后来工作了半年后,有了银行的各种证明,可以办贷款了,自然也就得决定要不要买房了。

很多人跟我说:英国脱欧后房价肯定会跌的,你现在买房肯定要亏。也有人说:我朋友们都在抱怨自己两年前买的房子现在跌了,所以最好现在不要买。还有人说:你们才搬来不到一年,肯定办不了贷款,干嘛不再等等。甚至R的妈妈也在质疑我,而R因为这个买房的事情很焦虑,虽然嘴上说支持我,但是还是在我看着房咨询着贷款在向着买房不断前进的时候把我拉回原点重新讨论要不要买房的事情。而我在不断重新考量着他们反对着我的理由,却不断增强着我买房的信心。

1, 首先,我买房是为了自住,不是为了投资。无论房价一时涨跌如何,时间会把这些小范围内的波动平衡掉。如果你现在有很大一笔现金,买房纯属投资的话,那你最好等等,因为如果最后是硬脱欧的话,房价很可能会下跌。

2, 其次,即便是跌了些,只要不卖掉房子,房价的涨跌都是虚拟数字,与你没有太大关系。与你有关系的只是你的就业情况,如果经济特别不景气,影响了你的工作,还不起贷款了,那才与你有关。但是每个人的就业风险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做的是服务行业,可能受影响比较多,有些人做的是高技术行业,受影响比较少。

3, 再次,现在的贷款利息很低,不可能比现在更低很多了。你现在甚至可以拿到前5年或者10年低于2%的固定利率。

4, 我们不属于那种‘大款’型的优良买家,我们的首付不多,需要使用政府的HTB计划。在以往的话,开发商不会任HTB买家选房型的,只会留一些户型不好的给HTB买家选择。而且现在HTB买家基本上任意选。

5, 因为很多投资型的买家持观望态度,房产市场不景气,所以开发商有很多促销活动,免费升级装修,送车库,更直接的‘送印花税’。

6,即便是脱欧,我和R失去工作的风险不是很高,再者我跟公司确认过了,他们支持我转换成高技术人才的工作签证。只是因为以前欧盟的人和欧盟家属不需要签证可以直接在欧洲工作,现在还没有明确的针对这些人的签证办理政策而已,所以没法立刻马上换签证。除非英国把所有欧盟的人全部踢出去,其他任何情况筛选人才,我们都属于比较受欢迎的那批。

7.当你回头看房价涨跌的历史,你知道什么时候是房价最低的时候,但是你并不知道未来房价最低是什么时候。在你等待的时候,你还在付着不菲的租金。一室一厅每个月1300英镑来算,一年15000英镑了。而在犹豫的时候,你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低的房价,以及其他的优惠条件。

8. 再者真的一切都圆满的时候,那时候的市场上未必有你中意的房子。

9.每个人对损失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说,最坏的情况,无非就是我们卖掉房子,搬回意大利,我们损失我们的首付,这个风险是在我们的承受力之内的。

总之,我们不在乎短期内的房价涨跌。相对等两三年再买房,这两三年的房租我们可以节省每年15000英镑,房产商替付我们的印花税将近2000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已经超过房价短期内可能的跌幅了。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我们两个一致认为:很多人的买不起房子的原因不是脱欧还是工资低什么外在因素,而是经济管理不好,花钱没计划,根本攒不下钱。脱欧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借口而已。

而办不办得了贷款,自己的感觉不算,自己大概计算下房价和自己年工资的倍数关系,然后约了个贷款中介聊就好了。他们非常欢迎潜在贷款者的,而且又不收钱。

等过几天我们签了合同我再写贷款,律师,评估,印花税,讲价等等问题。

我们打算自己装地板,后面再写个教程怎么装地板,或者写个反面例子‘为什么不要选择自己装地板’,哈哈哈哈

 

 

生活小记-2018-12-04

我常常在周末包些饺子冷冻起来,工作日不想做饭时直接煮饺子吃。有时候也会做意大利千层饼,意大利饺子,或者肉丸子,总之都是些可以冻起来的食物。可是每周工作已经很累了,周末自己一个人做这些特别累,尤其是看着R在打游戏休息,我心累啊。刚开始我自己做,然后抱怨,R反而怪我没有喊他帮忙,说什么如果我让他帮忙的话他一定会帮的。后来我每次都喊他帮忙,可是他又开始说他不喜欢这个工作。我强调了无数遍: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工作都得做,否则工作日你吃什么?要么你工作日做饭,要么买速冻食品吃,你自己选。他就嘟嘟囔囔地来帮我。其实包饺子还好,两个小时内可以包很多。但是意大利的那个饺子只有拇指那么大,特别费时间,至少折腾四个小时。以前我自己包的时候,R除了觉得很好吃外并不觉得那是个费工的活儿。后来有一次他和我一起包,从晚上七点包到大半夜了还没包完,我们还大吵了一架。不过无论如何,他知道我周末做这些真的特别累了。现在我如果要做什么的话,先问他要不要帮我,如果帮我的话我才做,要不然就算了,每天随便吃些什么就好了。我们现在已经总结出来经验了,周末无论是中式还是意式饺子,只做一样。还有,R的关于‘拒绝’的中文已经应用纯熟了:‘我不想工作’,‘我非常不喜欢这个工作’,‘我非常喜欢吃这个东西,但是我不喜欢包这个东西’。

G邀请我们去他家吃pizza,因为过去他家要一个小时,我每到周末各种事情很多特别累,很不想动,R问我介不介意他一个人去G家,我说不介意。下午和R包完饺子后,他去G家前,一边收拾要带给G的东西,一边念叨着:家里还有中午炖的汤,还有馒头和米饭,应该够你吃了,不够的话就煮饺子吃,不要不吃饭,你已经很瘦了,要多吃多长肉…… 我看着他唠叨觉得心里特温暖,一个把老婆吃穿住行放在心上的老公肯定是个好老公。

当然今天包饺子R还是照常抱怨:这个面太软了,这个馅也不好,韭菜出水了…… 我只好让他闭嘴:包饺子的技术就是无论皮怎么样,馅怎么样,都能配合地包起来,你好好练吧!

来伦敦快一年了,房车都搞定了。R突然对我煽情表白:我的太太,我太高兴了。去年这个时候我还住在那个Jesus cave里,才不到一年,我就有了我的Dream car,还有大房子,我真是太幸福了,幸好你搬来了,我的生活水平像载着火箭一样起飞了。

一周前就说好这个周末出去看车,可是R一直赖着不肯出门。早上说不想在外面吃午饭所以还是在家吃了午饭再出去吧。吃完午饭他把自己裹的跟个粽子似的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我让他出门,他至少争辩了半个小时不肯动。我后来生气了,换好衣服打算自己去看车。后来R说大家都妥协一下,三点再出门吧。后来终于出门看车,差点直接买了开回家。昨天回家后查好了保险,欧盟驾照等等问题,决定就它了,懒得继续看了。今天一大早R就起床,热牛奶面包,然后换好衣服等着我出门。我说:你看看你的样子像什么,我昨天为了让你出门差点踹你两脚,今天你这么乖乖的等着出门,简直就是个要出去买玩具的孩子。我们到了车行才发现人家周日虽然开门,但是只能试车,办不了手续。只好付了押金,让车行明天把车送到家里,在家里办手续。回来的路上,R有点失落,不过一会儿就满脸堆笑的手脚比划着:明天我要把车开出去,在家附近转两圈,至少在下面停车场逛两圈,唔儿唔儿唔儿,嗖嗖嗖嗖,各种象声词。手指还比划着怎么转圈圈。我继续嘲笑他:你看看你的样子,这跟我们送给Simone一辆玩具汽车他的反应有什么不一样吗?男人有时候真的很像孩子呢

上周五拿到贷款后,这周一我跟一个同事说了贷款的事情,晚上回家跟R坦白:我怎么这么不淡定呢?只是拿到了贷款,还没签合同呢,我怎么就告诉M了。R跟我说:什么?你今天告诉你同事了?我说:嗯哪。他说:我上周五开始就逢人就说我买房子了,哈哈哈,我是不是不应该这么炫耀啊?不过我已经没有别人可以炫耀了,因为我告诉过每一个人了…… 我说下周你可以继续炫耀你的车了。

我每次喊R出门,他都赖着不动,不论是出去走走或者看房看车,就是不动,要么嫌冷要么嫌热,要么就是午饭不想在外面吃或者觉着没意思。但是每次最终把他的屁股挪到户外后,他每次又感慨:幸好你把我弄出门了,我现在真的很高兴啊;要是我在家待一天看一天电视打一天游戏,我肯定会头疼肩膀疼,肯定没有现在这么高兴。我说:你早知道我是对的,那你就主动跟我一起出来好了,为什么每次都这么费劲我非得软硬兼施呢?R:我出门前确实不想动嘛……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R现在天天开始琢磨养个宠物,一会儿要养只猫,一会儿要养条狗,还想养头猪,养只兔子,再养群羊,养缸鱼。后来看了BBC的纪录片后还想养个企鹅。我说:咱家只能养一个可爱的生物,是养你还是养其他什么的,你自己决定吧……

之前我严格限制R花钱的时候,是他最注意自己开销的时候,因为他自己的银行账户的钱有限,花的多了他知道不容易支撑不到月末了他就会注意一下。最近我们因为买房的事情我把首付转到共有账户上,再加上他爸妈给我们的钱也在共有账户上,还有因为想攒信用值,他把他的信用卡连到applepay上之后,他又开始花钱如流水了。我打算过几天把首付交了,把车买了,z把给大卫的钱转过去后,清空共有账户,再缴了他的信用卡,让他继续拿着他自己账户上的零花钱过日子。那个嗯哼他妈评价他爸的话用在R身上特别恰当:他就不适合钱包里有钱。

约了周一车行晚上送车来,R一早就回家等着了,又计划了拿到车去G家显摆,打着需要G在我们买房的法律文件上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旗号。我回家路上给他打电话:晚饭你煮点饺子吧。他回我:可是我们拿到车了!我说:车又不能当饭吃,你煮点饺子吧。他说:可是我们要开车去G家。我说:G白天也工作,我们不要麻烦人家在人家吃晚饭。他说:我们开车过去签字又不吃晚饭。我受不了开始吼他:现在都八点了,到G家九点了,再回家后都十点了,你是买了车就不用吃饭了是不是!

R常抱怨他或者他妈妈做了什么东西我不吃,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不吃,完全就是看心情。有一次我做了很多好吃的,还蒸了包子馒头,我自己就着老干妈吃着馒头,R又开始抱怨:你为什么不吃这些菜呢,为什么不吃包子呢?我不喜欢馒头,我更喜欢包子。我又开始翻白眼:我就是想吃馒头老干妈,你干嘛抢我的馒头还抱怨?又趁机教育他:我有时候不吃什么东西完全不是针对谁,纯碎是我更喜欢其他什么别的。

最近我觉得R的得失心比我轻很多。他从十八岁就常开车了,而我开车才不过五年的时间。我们都是把自己的车卖了之后搬来英国,然后开始公交地铁火车还有我的小拖车的生活。我总觉得没车后自己生活质量下降很多,却看不出R有什么抱怨的。所以他的得失心应该比我轻很多。当然也可能因为他把我拖来伦敦,他不敢抱怨吧。

R时不时就要提一下他要在家里养群羊,我刚开始还反对一下或者翻个白眼,后来就不接这个茬儿了。律师行在起草房屋合同的同时,发来一大堆文件让我们阅读签字。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真的会读这些条款,反正我和R逐条看过了。其中有一条写着:住宅内只能养合理数量内的宠物,不能养其他动物。R就很生气:我的宠物就是羊,很多羊,凭什么不让我养。后来G和O给他出主意:你去找你的心理医生,说你来自撒丁岛,岛上很多羊,在这儿你自己家里养群羊是为了保证你的精神健康,他们就让养了。(电视新闻上动不动出来个谁抱怨谁没有重视自己的心理精神健康,事儿还挺大,而且一般一说自己精神不太健康时立马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郑重推荐一下MOSS BROS这个西装牌子,有各种款式和修身程度:skinny fit, slim fit, tailored fit, regular fit, 黑五还打折来着。他家不同系列的西服价格不同,MOSS 1851这个系列的价格200-400英镑之间,黑五打折低至五折,不过号不全了。去年我们原价在店里买了两套,因为价格不菲,就没给R买那个马甲。前几天他有个同事穿个西服马甲帅呆了,他很羡慕,问我可不可以买。我到MOSS网站一看,刚好打折,就给他买了个同款西服的马甲。一看西服也打折,又给他买了套西服。新买的西服他也想要个配套的马甲,我看了看价格,马甲不打折啊,就没买。后来又觉得很不忍心,问他:我不给你买马甲,还常给你买打折的衣服,你会怪我吗?R说:你是买打折款,又不是地摊货,我当然不怪你。这样我们才攒下的钱买车买房啊。而且这个牌子很好啊,我喜欢他们的西服,只要你肯给我买,我就很高兴。有一个马甲我已经很满意了,另一个马甲你等打折的时候再买就好了。R先生通情达理,而且对我所做的总是心怀感激,着实让我感动啊。这个老公是找对了。

某天晚上R先生说要一起看动物世界,我去BBC把片子找出来,他却躲到一边给人发信息去了。问他跟谁聊呢,他说C,我说哪个C,他说你不喜欢的那个,我说我哪个都不喜欢。他的两个前女友都叫C,有个和R在一起四年多。我问R怎么想起来跟她聊了,他说今天是C的生日。我说你记得住你前女友的生日,要是把我的生日忘了,那你就死定了。R说:你中国历生日,很难记得住,我真的很害怕我哪年真忘了或者弄错了。后来问他们在聊什么,赶紧结束回来看动物世界,要不我就换别的看了。R告诉C他买房了,C很羡慕,由此推断R生活稳定,又有积蓄,工资肯定也不错。然后R很诚实告诉她:是我太太工资高,我太太有积蓄。我除了有一个好太太外什么也没有。这马屁拍的。真是闲得,在人家生日的时候刺激人家。

不过R确实没有积蓄,买房的首付一半是我的钱,一半是他爸妈给的。虽然平时他爸妈给我们零花钱都是给我和R一人一半,这次买房的钱我跟R说的很清楚:你父母的钱算是你的出资,不要分一半给我。我不喜欢占这个便宜,也不喜欢把大钱混着,更不想万一以后分开的话为了钱的事情难堪。你父母肯帮我们我很感恩,但是我不想欠金钱债,我也没必要,你和他们之间怎么算是你的事情,我不想掺合。

不过买车后R又开始欠我钱了。我打算以后有点钱就多还房贷,这个房贷还完了我就再买套房子继续还房贷,让R一直欠着我,这样他比较有压力就会注意自己的开销了,也就没有闲钱去折腾比特币了。我们两个都不是为了攒钱而特别刻薄自己的人,有节制地开销,该吃吃,该喝喝,该买游戏买游戏,做到花销心里有数就好了。

我常跟R说;我打算五十岁就退休,我退休后就靠你养了。我是真这么打算的。虽然我短期内比他工资高,但是以后受生孩子养孩子的影响,他以后肯定比我赚的多,我的退休金就全靠他了。

我们今天闲聊着,想起来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开了辆货车把我的东西从比利时搬来英国。R说:我应该是疯了,才会第一次在英国开车,第一次右驾,就开辆货车来。我说:你当时不是很淡定吗?还说容易的很,还让我开,原来你没准头啊,亏我还多相信你,多为你骄傲来着。R说:当时开时不觉得,可现在开个小轿车都觉得不熟悉这边交通规则有点胆怯,当时肯定我是疯了才开那个货车的……

我们最近计划明年春天回国一趟,要是有时间再去哪儿旅个游观个光。我问R:你想去哪儿?他脱口而出:绵阳。我说:你怎么那么喜欢绵阳。他说:因为你的朋友们啊,还有好吃的. 我说:记着我的朋友们怎么待你的,人家过来也要好好招待!他连连点头

我和R常看BBC的纪录片,《地球》,《蓝色星球》,《王朝》,等等,其实这些纪录片交叉使用了彼此的一些素材,看得多了我有点失去兴趣了,不过看R在看到企鹅宝宝时那么兴奋,我也就一直跟着他看。某天《蓝色星球》里使用的同一镜头实在是太多了,看的很厌倦,就跟R说:你是知道的吧,我是陪你看,我自己没有特别喜欢这个片子了。R突然蹦出来句汉语:我不高兴。我说你为什么不高兴?他说:我也没有很喜欢这个纪录片,我喜欢的是和你一起看,这变成了我们的传统,你居然不知道这点。

R是个路怒患者,才买车几天,我已经很不喜欢他了,开起车来一直在骂人,真是谁都骂,别人开车慢他骂人,他起步慢别人按他喇叭他骂人,自己错过了路口还是骂人…… 问题上别人又听不见他骂人,只有我听着他叽里咕噜地喊着意大利语,我头疼死了

周五下午R他们的圣诞节party,他回来的不晚,也没有喝醉,我本来还表扬他一下,可是晚上他打呼噜打的震天响,我无数次的被他吵醒。周六一早我就开始头疼,他倒是美的很,没有宿醉不头疼,我真的很想踢他两脚啊

说起踢他两脚,有一次我们和G和O他们两口吃饭,我和R聊起什么我忘了,反正我就像兄弟一样使劲拍了他一下,O说:你在用力打他?他不生气?我说:我也没多大劲啊,他的骨头还把我碰疼了呢。O说她曾经拍了G一下,G生气了很久,说是这是个暴力行为。我说R以前练功夫的时候回家和找我练啊,我手脚并用加上咬人和假哭的话,有时候还能赢他呢。G和O都吓一跳……

有时候我在忙着什么,R在一边莫名看着我,然后自言自语:我是多么的幸运啊,我有这么一个wonderful 的太太…..

我工作有点没做完,就晚了点回家,然后就接到R的电话:太太你在哪?我说:我还在工作呢,你什么事。R说:G来家里和我一起打游戏、我想问问你晚饭吃什么?我说:你这是要我给你回家做饭?R说:不是,我就是问问你你有什么idea没有?我说:什么idea?他说:晚饭吃什么的idea啊。我说:你想吃什么做什么啊!他说:可是我很想打游戏。我说:那你是要做饭还是打游戏?他说:我更想打游戏,可以吗?我说:那你点个pizza吧。然后他就高兴地点了pizza打游戏去了。我忙完回家的路上,一路都气鼓鼓地:打电话来问我晚饭的idea!然后自己又不想做饭,这不就是要我回家做饭吗!!后来我又想起了R今天在家工作没有出门,没出门还不做饭。加上他以往每次在家工作,家里就像被谁打劫似的,乱七八糟的,我心想着现在家里肯定特别乱,G来家R肯定也不知道收拾一下,我越想越气,气鼓鼓地就回家了。到家一看,虽然没有收衣服,但是刷碗了,还整理床铺了,最主要的是没有把家里折腾特别乱,好吧,气消了一大半了……

男人是不是都脏乱差?他们还不觉得自己脏乱差?我们家有五六块抹布,厕所两块,厨房两块,其他空间两块,因为R觉得擦不同东西得用不同的抹布。他觉得自己可干净了……到底是哪里来的这样强大的错觉啊……

还有两周就可以回撒丁岛过圣诞了

噢耶!

伦敦买房记

刚从比利时搬来英国时,我就打算买房。工作后尽快买房基本上是每个中国工薪阶层的共识,但是西方大部分人买房都比较晚。西方的父母是没有给孩子买房或者付首付的义务的,很多人的大学学费都是自己贷款的,工作后还要还学费的贷款。再者即使没有负债,他们大部分也都不希望为了买房凑首付而影响了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所以大都选择慢慢攒首付,一切都慢慢地进行,基本上大家都是在自己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时买第一套房子。当然万事无绝对,我有些朋友买房比较早,多是自己的经济管理的比较好,或者父母对孩子的经济教育比较好而且会提供经济援助,所以买房时间比较早,但这不代表大部分人的情况。

17年8月R搬来伦敦前,我和R来了一次伦敦,给他找房子。那是我第一次来伦敦,R负责自己找房子,我只是和他一起去看而已。看房的经历让我对伦敦印象极差。我们看了三四个,都是合租,而且没有一个在好的社区。第一个是空的,没有室友先住进去,四间卧室,特别小,其中一间应该是原来客厅改的。中介也是很诚实,跟我们说之所以没室友,是因为之前有住户卖大麻,另外一个住户没给钱,就发生矛盾了,然后一个偸了另一个的电脑,反正乱七八糟的,中介就把所有人都赶走了。听完后,我们面面相觑,走了。另外一个房子,看房时房东不在,说是一个室友在,让我们敲门进去就好了。我们在门口敲了半天们,都快把门砸了,都没有人应答。联系房东,他说他来不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进去看房。阿呢?私闯民宅?我们又倖倖地走了,走到转角处,我看到其实室内有灯光,我们就又回去,转动了下扳手,门居然开了。要出租的那个房间,地板烧了一个大洞,用个脏兮兮的地毯遮着。我们看了另外一个房间,里面有个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看起来像是死了似的。R试了下他的呼吸,确定他还活着,大声喊了好久,他也没有动一下。R说八成是嗨了,给房东发了个信息说了这个租客的情况,我们就走了。后面还有一个我完全没有印象了,最后就选了那个Dr Fafarra *** of the USA 的房子,他老婆明明住在那里,却假装自己是个租客,后来又试图涨价,我们差点去告他。我12月底搬来伦敦后,我的东西,家具基本上占了房间的一半面积,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R先生的爸爸称那个房子为‘Jesus‘ Cave’。这是什么意思呢?圣经里耶稣是出生在一个马槽还是地洞里,破破烂烂的,R的爸爸觉得那个房子也就是那个水平,所以给了那个名字。虽然住的很破,但是房租很贵,一个房间月租800英镑。R在那里住了半年,我住了一个月,差点得抑郁症,然后就搬到现在的住处了。现在的房租1300英镑,自付水电网和市政厅税约300镑。即使自己买个房子,房贷每个月也就1200英镑而已。

所以在我刚搬到伦敦,还住在那个’Jesus’ Cave‘的时候,我就在研究买房的事情了。不过我很快就意识到我们短时间内没法买房,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最多可以带给你你的税前年工资的五倍。这个怎么算呢,举个例子,伦敦3区的两室一厅的新公寓大约50万英镑,基本上要求你的年工资10万英镑,大概人民币90万。或者换个算法,伦敦市中心的平均年工资3.5万英镑,银行最多带给你3.5*5=17.5万英镑,你要凑够32.5万英镑(300万人民币)来付清首付才能买。首付的来源只能是你的存款,或者来自赠与(需要赠予者的身份证明和赠与信)。当然银行有时候可以贷给你房价95%的贷款,但是利息高的吓人,不做考虑。英国政府有购房帮助计划(仅针对房价不超过60万英镑的新房子),购房者自己存够5%房价的首付,银行贷款55%,政府给你40%,但是政府拥有你的房子40%的所有权,你可以在以后付清这40%把所有权买回去,政府贷给你的这40%,前五年不收利息,从第六年开始收;除却利息,政府贷给你的是你买房时房价的40%,你后面还这40%时是你还款时的房价的40%,就是如果你的房子涨价了,还的比借的多,如果降价了,还的比借的少。即便是这样,银行可以贷给你55%,一个50万英镑的公寓,银行可以贷给你约27万英镑,要求你的税前年工资要高于27/5=5.4万英镑,还是高于伦敦的平均水平。而且在3区一套两室一厅的新公寓不止50万英镑,你还得付印花税,律师费,评估费等等,你要存够房价的10%左右(这个具体取决于印花税),也就是5万英镑左右,再考虑买房才比较合适。

我刚搬来时,等着办ID卡,没工作。R换了行业,一切从头开始,拿的是审计业的最低工资了吧,比伦敦平均工资还低,银行完全没可能贷款给我们。所以我们就搬离了那个Jesus Cave,另外租了一个一室一厅的公寓,买了些家具,打算租个两三年的房子。

后来我有了工作,有了银行卡,在我的管理下,R也不乱花钱了,开始有存款了,我又开始回头考虑买房这事儿了。当时很多顾虑,1)首付不够,即使凑够首付,还有印花税等各种花费;我们需要攒更多的钱,或者R爸妈赞助我们一些;但是我们是不可以直接问他爸妈可以给我们多少钱的,因为他们没有义务给我们付首付,当然我们对等的也没有给他们养老的义务;再者除了我自己,没有人真的拿我要买房当回事儿,他们都是一副‘怎么可能?’的表情 2)我们的信用评分不够,R在伦敦待了一年后靠普通银行账户的信用值才能够申请信用卡;而我五月份才拿到银行卡,信用值都不够申请信用卡,更甭提房贷了。3)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政府贷款,都要求在伦敦有三年的居住历史(这个要求不是绝对的,但是具体描述没有)4)政府贷款是给有英国长居的人,R一个意大利人,虽然不用签证可以在英国常住,但是能不能在拿到永居前申请英国的贷款这个也不清楚。

虽然各种不清不楚,但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税前年工资高于银行贷款1/5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满足要求了,可以先到处看着房子,然后再找个贷款中介咨询一下。贷款中介的咨询是不要钱的,所以可以直接打电话过去咨询,或者约个时间去他办公室咨询。

以下就是我的买房步骤,从搜房开始,小白级别的。注:适用于购买新房

1》怎么选房地产商?

市场上房产商这么多,我怎么选呢?

到Home Builders Federation (HBF)的网站找到房产商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这是我写这篇文章时最新的报告:https://www.hbf.co.uk/documents/7471/HBF_CSS_Brochure_2018v2.pdf,以下是截图HBF

选择HBF评级五星的,而且样本数大于1000的,其实就没剩下几家了。四星的也可以考虑,不过四星肯定有四星的原因… 样本数大的是大的房产商,说明有很多developments/projects,已经建了很多房子。小的房产商多是区域性的,在一个小城市或者镇上有小项目。

这个表上只是列出了参与HBF用户满意度调查的开发商,各地还有很多没有参加这个调查的小开发商,如果有同事朋友买过房而且评价不错的话,也可以考虑。

除了HBF的报告之外,有些人还会考虑google review 和 trustpilot review:https://uk.trustpilot.com/。但是房产是个特殊行业,比不得小公司,律师事务所,房贷中介等等。trustpilot上所有的房产商的评价都很低,因为不满意的人倾向于去给负面评价,而满意的人多是不会特别发表意见的,有时候遇到不好的情况只是个别销售或者施工经理的问题。总之trustpilot对于房产商选择的参考价值不大。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开发商,不同楼盘的评价很不一样,需要到那个楼盘看房时真的走访一下已经入住的业主们,直接按门铃说明来意就好了。新房多多少少都会有小问题,地板响是最常见的,还有漏水,门窗不严等等,就问下业主们开发商是不是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只有走访了已经入住的人,你才能得到真的对于你看中楼盘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2》列出所选房产商的所有项目,然后再筛选

有些人是选出自己喜欢的区域来,然后在这些区域找房子。有可能你会发现这些区域的房子都买不起,或者没有新房子在开发,只好再从头折腾。我的顺序是先把买得起的developments/projects找出来,再筛选。跟我申请国外学校的顺序差不多,先把所有能申请到的学校申请一遍,从offter中选最好的,而不是先选自己中意的学校,然后就申请这几所学校。

2-1》选developments/projects

就是选正在开发的项目。去上面选出来的房产商的网站,找到你所在的城市,搜素附近30miles的所有正在开发的项目,选择所有有你买的起的房子的项目,这时你会有一个很长的列表,下面要做的就是去除不满意的项目了。以下是我的列表,包括开发商,地址,项目名字,所属borough,上下班交通时间,楼层,面积(房产商给出的面积是实际使用面积,不包括公共区域,不包括阳台,不包括墙体。。。),房间数,卫生间数,交房时间,包不包括地板(英国的新房大都是精装房,可以拎包入住的,但是有些项目是不包括地板的,因为有些人喜欢木地板,有些人喜欢地毯,没法协调)。

Screenshot at 2018-11-16 12-49-06

2-2》去除离上班地方远的

在google地图上把所有项目的地址都标出来。房产商的网页上一般都会有某个项目的邮编,根据邮编可以找到确切地址(大家都知道英国的邮编多么的神奇),注意:这个邮编大都是留的售房处的邮编,肯定离在建的房子很近,但是未必就一定是那个地方,所以去google的街景地图看一下,确认那里确实有房子在开发。一般开发商在售的房子都已经在建了,不会是一块光秃秃的地皮。如果街景地图比较老,就看一下卫星地图,能看出在建端倪的。

为什么要找确切地址呢?因为离地铁站,公交站的远近直接决定了你的上班交通时间。找到地址后,用google地图计算你和你的另一半的上下班时间,根据你能接受的交通时间做删除,我的删除条件是‘一小时十分钟’。

2-2》去除户型无法接受的

房产商的网页上会附上户型图,虽然不是特别详细的那种,但是房间布局,窗户位置,房子的东西南北朝向(西方的房子可不都是 坐北朝南的),卫生间有没有窗户,房间有没有天窗等等,反正BARRATT的网站上的户型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2-3》去除犯罪率高发的区域

怎么查询犯罪率呢,我用的是http://www.ukcrimestats.com/,好像是只有伦敦地区,我记不清了。总之,输入邮编,能清楚看到这个街区附近1mile内的犯罪记录,包括犯罪类型。此外,还有各种犯罪类型的rank(评级),100是犯罪率最高,0是最低。甚至还有每个月的数据,图表统计数据等等。

unnamedScreenshot at 2018-11-16 13:25:07Screenshot at 2018-11-16 13:15:12

虽然知道在哪儿查了,但是什么样犯罪率的地区我们才应该删除呢?我的原则是:高于80的全部删除,介于50-80之间的,待定,低于50的基本上就是比较好的区域。但是也不是绝对,之前看到一个房子周边犯罪率极低,我们以为捡到宝了,去看房才知道,原来那个房子周边除了一个博物馆其他什么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所以犯罪率才那么低。。。

另外,实地看房子的时候注意周边房屋外面的摄像头和警报系统,如果几乎每户都安了警报系统,那间接说明那里不安全。

2-4》去除学区差的

这个要因人而异,如果家里没有孩子的,就没必要考虑这个。

学校的排名和评级可以在政府官网直接找到 https://www.compare-school-performance.service.gov.uk/。我的要求是房子附近10分钟车程内得有至少一所ofsted评级为outstanding小学和初高中。

英国有两个房产网站:zoopla 和 rightmove,有出租,购买,新旧房子的信息。找到待售房屋网页后,上面有附近学校和犯罪率信息。只是你看中的房子未必会挂到这些网站上。此外,相信至少伦敦地区,他们所使用的犯罪率和学校数据是出自上面提到的网站的。

此外这两个房产网站上还有其他有用的信息:历史成交价格等等。而且这两个网站上还有很多小的开发商的售房信息(开发商很可能没有在HBF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里)

2-5》其他

如房价增值潜力,居住环境,绿地面积,邻里关系,等等可以在https://realmy.co.uk/查到,也是搜邮编。realmy这个网站是房产经纪用来查询的专业网站,如果是查询borough的话(相当于国内城市的某个区),是不收费的,但是如果具体到ward的话(相当于国内的片区)是要钱的,还挺贵,好像单次查询50英镑,月收费100英镑吧。

这是在上面这个网站查到的borough的信息:

Screenshot at 2018-11-16 12-49-42

我本来是想在看完房,确定下几个候选名单后,再付费在这个网站查一下。后来仔细考虑一下,我最关心的犯罪率和学校,在ukcrimestats 和政府的官网可以查询的非常详细清楚,相信realmy也是用了这两个数据,然后自己合成的ABCD分级,其他的增值潜力可以在zoopla和rightmove 上找到端倪,居住环境和绿地面积可以在google卫星地图,街景地图加实地考察得出来,就没必要付钱去realmy查了。

这么一圈下来,手里的候选名单就很短了。而且基本上,2个以上卧室,2个以上的卫生间的新房,房价不超过60万英镑,再符合以上关于上下班交通时间,犯罪率,学区等等的筛选条件,还得是你喜欢的户型的,真的就没几个了。而且这时候你会神奇的发现,他们大都聚集在这几个borough:sutton, newham, harrow, tower hamlets, lewisham, bromley, barnet, croydon.

最后预约看房,最终reserve一套,接着就是贷款等等的问题。我后面再写篇讲预约房子,贷款,房子‘讲价’的问题,还有律师,评估,政府房贷,印花税等等的具体流程。

后续补充:

实际入住了我们的房子后发现有几点在预约看房时要特别咨询销售的:

1)福利房

每个大的新楼盘都得一部分给福利房,council house和affordable house,就是福利房,这是英国政府规定的,没办法。但是可以问清楚是在哪里,开发商的site plan里是有标明的,选房时要选的离那些房子远一些。在英国住过的人都知道离福利房越近,犯罪率越高。另外council house会安置完全没工作吃福利和其他特殊需要照顾的人,affordable house还是要付租金,只是比市场价低一些。

2)停车

自家车库的大小,尤其是自家车是SUV的话要问车库放得下不。另外还有driveway停车位可以停几辆车,有没有visitor 停车位,是不是要付费的,如果是,停车公司是哪家,怎么收费的。

3)水电网

水电网公司是哪几家,是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公司,如果是当地的小公司的话要问清楚水电网价格,签的合同是不是exclusive。

我为什么选择在现在买房
伦敦买房记
伦敦买房记2
伦敦买房记3
伦敦买房记4
装修日志-开篇

稳稳的幸福

偶然听到杨宗纬的《我变了我没变》,眼眶中突然溢满了感情,差点在公司的大厅里当同事的面掉下来。歌曲风格像极了陈奕迅的《稳稳的幸福》,我把两首歌交替着听了一上午,然后给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一个鉴定:我变了,我没变,我已经有了稳稳的幸福。

忘了在哪儿看到的鸡汤文章,或者是朋友圈里的转发,是关于自我认可程度和幸福感的相关性的:自我接受的程度越高,越幸福。当然这种相关性不是指数函数,无限的自我接受当然不会带来无限的幸福感,在这种极限情况下,只有自恋而已。不过在一般的阈值范围里,这种指数相关性是正确的。

我的自我意识一直都很强,但是自我认可似乎是从硕士时开始逐渐加强的,去比利时后慢慢地完全地放飞了自我。无论在哪个社会下,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从约定俗成,道德规范到法律规章制度,这是保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所以即使‘完全放飞自我’也不是绝对的‘自由’,应该说是在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不再强制要求自己去迎合其他的大众规则‘模板’,而且在选择不迎合后不再让自己深陷内疚自责失望等负面情绪中。简单来说就是:我就是我,我完全没必要做到别人心目中的那个‘我’,而且我根本不在乎别人心目中的‘我’应该怎么做。反正我又没吃你家大米,对吧?

‘没吃你家大米’,好像最近是个高频语句,我经常看到。不过仔细想一想,好像网络中用的比较多,现实中用的比较少;而且更像是年轻时,吵架时,气氛中时抛出来的一句话,而听者的回复也多是:他/她年轻不懂事,一时气愤,不要跟他/她计较。总之,你是不对的,但是‘大家’原谅你了,你也就释怀了。这是区别于我心中的‘我家大米’的。

现在对于我而言,首先,我是一个还不错的人,应该还算个好人,我的自我认可给我带来了足够的自信,不需要去从‘大家’那里得到自信。其次,我遵守自己的行为规范,这个规范对自己已经足够高标准,足够苛责,所以我不再接受别人对我的苛责。再次,即使大家不认可我的行为规范,我也不在乎,我不是因为‘大家’觉得我做的不好却勉强原谅我了而后我才释然不在乎,我是在‘大家’给我安个新的规范标准时就不在乎,我没告诉‘大家’我不在乎,只是因为我是个礼貌的人而已,当然我不会无限礼貌的。

比方说,有人对我说:‘你应该更孝敬你父母,那毕竟是你父母’之类的话,我常常就开始聊别的,因为首先我觉得我已经做的很好了,其次我不想做的更好有我自己的理由,但是我没有必要跟你理论这些,因为我不在乎你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

又跑题了,为什么我每次想写个什么都会写偏呢?这要是高考作文八成要拿个鸭蛋了吧。

再回来讲自我认可和幸福感,去比利时后我的自我认可开始提高,西方社会下的很多人都特立独行,而且认可自己的特立独行,没有周围一堆人用异样的眼光的眼光看你,自我认可自然会提高。再后来和R先生在一起后,R先生常常对于各种事情都给予我‘世界上’和‘宇宙里’最好的评价,自然而然我的自信心就开始跃迁了。R常常说:你的眼睛很漂亮啊,我太喜欢你的眼睛了。你的鼻子太漂亮了,鼻孔怎么这么小,你呼吸还顺畅吗?有足够的氧气吗?你要多吃东西,你肚子上的肉都不够多了,太瘦了不漂亮。

每天在R先生的洗脑中,慢慢地更接纳自己,更爱自己。你会觉得很多原来自己在意的什么单眼皮,土豆鼻子,腰上的肉,都不是事儿,这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接受他们就好,没必要作出改变。所以即使我打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晚饭常吃沙拉,都不是为了减肥,只是因为我喜欢而已。去年去日本玩儿时,天气特别热,自己又太懒没擦防晒,戴的墨镜腿上有两个镂空的装饰,结果我的眼睛两边被晒出两块斑,很淡,其实基本看不见。我介意了很长一段时间,粉底遮不住,我就买了各种遮暇,但是只遮那两块吧看着很怪异,再加粉底吧看着没血色,再擦腮红吧又觉得眼睛小了,总之为了遮两小块班,还得化个妆,太浪费时间了。最后我的纠结还是被R先生治好了:那个斑真的不明显,而且仔细一看还挺好看。反正现在我已经接受那是我的一部分了。

这样的自我认可首先带来的是自信,强大的自信。自信有了,就更容易忽视掉‘大家’的眼光,当然幸福感也会提升。

从小到大,很多人被牵着往前走的动力就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等进了大学的目标就是:找个好工作。从来没有思考过: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当大学有大把时间,开始试着思考这些时,才发现你根本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好大学不等于好的人生,好工作也不等于好的人生。然后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日子一眼可以看穿整个人生。还来不及想一想’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是不是接受这样的人生?‘,就已经被推到了这样的人生里。可能这对大多人来说都是个正常,普通而且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过程,可是对于我这样脑袋里想法很多的人来说,有点快,我需要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许我思考完了过的还是一样的人生,但是最起码我的思考能带给我的对这样的人生的认可,这也许会是支撑我度过人生中困难苦楚的最大动力。

这样的思考过程,对于我来说,就是杨宗纬的歌词里的:我做了那么多改变 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我尝试了那么多,思考了那么多,只是为了接受,过好我的人生而已。

以前看个什么文章,说的是为什么每年返校看望老师的都是差学生呢?好学生都去哪儿了?我不记得文章的观点了,我自己觉得,因为顶着天之骄子的称号离开了这个学校,满怀信心地想闯一番天地,去配的上这个称号,到头来却发现生活真的很普通,工作也不那么如意,自己没能改变得了世界,倒被世界改变了不少。所以不愿意回学校回忆起那个时期的自己。再过了些日子,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接受了自己的生活,倒是不惧怕回忆青春年少的自己了,也自然就愿意回母校面对恩师了。

我的思考过程,跟这些好学生接受自己的过程差不多,只不过我只能自己思考主动接受,不能被生活打磨着被动接受。

接受过后,就是稳稳的幸福了。’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工作日每天下班后一起看个电影,打个游戏,周末一起去买个菜,去公园散个步,还偶尔吵个架。’看到了明明白白的远方‘,日子还是一看到了头了,不过看到明明白白,自己也接受了。

我们最近周末常去看房子,想着:先在郊区买个房子,养条狗,要两三个孩子,给孩子存教育基金,再在市区买两三个公寓,以后留给孩子,还要在撒丁岛买个石头房子,等我们到55岁最晚60岁的时候,搬回撒丁岛住,要是和孩子关系好呢,就给他们带孩子,要是关系不好,就过农夫渔夫的日子,死了以后不要墓地,火化后把骨灰随便一撒,做肥料好了。这就是我明明白白的远方和归宿。

假期结束,回伦敦了

琐事记录:

1 在露营区一直待到昨天早上,游去跟小鱼儿们告了个别,然后收拾行李直接去了机场,今天回家一照镜子,我怎么黑成这样了,在撒丁岛大家都晒着,我这还算白的,回伦敦一比,我这都快晒成菲律宾人了……

2 我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事实,原来混血儿的混血这么细节化,不是单单会遗传父亲或者母亲的眼睛,而是杂糅的,有个中意混血女孩,中国人觉得她像意大利人,意大利人觉得她像中国人,因为她的眼窝虽然深凹,但是不如意大利人的深,眼睛很大,又没有意大利人的那么大。另外这又说明无论东西方人种,都对个体差异性很敏感。

3 以后邮寄东西必须选择有跟踪码的服务,这样即使丢了也知道丢在哪儿了

4 关于游泳和浮潜,明年继续练习,虽然各种蛙泳,仰泳,自由泳等等都凑合了,但是换气不够顺畅,游不了特别远,潜浮还是潜不深。明年的目标:可以不带迪卡侬的浮潜面具游到下图的岛上去,单程一公里吧

5 原来同一片海水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颜色是不一样的,我们露营区外的水域平常是蓝色的,阴天下雨时会变成绿色的

6 前天天气好好的,突然一阵打雷闪电,海滩上的人都跑没了。我试图用手机拍到闪电,拍照抓不到,视频帧率太低还是不行,下次用相机试试,有谁告诉我怎么设置啊

浅谈女性独立之二,经济独立

女性独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我总结不好,即便勉强做个结论,也只是我就一人之经验做的一家之言,完全没有必要,所以还是一如既往地懒得总结,想起个什么写个什么吧。也许等我老了,见识多了,再看之前写的这些,能总结出个什么吧。

以前写过一篇女性的独立精神,写时特别担心无意中会冒犯了一些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在家照顾家庭的朋友们,写的很不尽兴。今天就冒着大不韪之罪,畅抒己见吧。我无意针对谁,就是想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已。

我先写写我和R的经济独立的状况,再说经济独立对于女性独立的影响。

R是一个不在乎金钱的人,有多少花多少。读博时,意大利的博士奖学金每个月1000欧元,完全不够他花,他爸妈还要每月赞助他500欧左右,说是留给他的另外一套公寓收的租金,应该给他的,他也就理所当然的拿着。此处背景是,意大利小城比萨,1000欧元其实完全够花,房租400欧左右,交通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他的很多朋友还能有所结余。R后来到斯坦福做博后,每个月工资5000美元,交完税后每个月也有3000多,尽管硅谷的房租贵,但是他的工资也应该绰绰有余。可是除了16年他多交税攒了点,17年少交税又把攒的退税交回去外,完全没有存什么钱。在R先生的概念里,或者说在大部分西方人的概念里,挣钱了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不能打着为了为了未来生活更好的口号而苛刻了现在的自己。R先生在伦敦有个朋友,就是我们两个闲着没事儿替人家瞎操心的那个朋友,每个月税后工资2000英镑左右,房租1200, 市政税100,交通至少200,水电网至少100,除去就剩400了,这400块钱要解决全家一个月的吃喝开销,还有小孩的尿布奶粉各种开销,还有车贷要还。我和R怎么替人家计算都觉得不够花,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在帮他们,所以我们两个天天替人家操心,这日子是怎么过的。可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没想过租个便宜点的公寓,或者不要养车了,因为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应有的生活水准。当然这只是一个特别极端的例子,但是总体来说欧洲人(除英国人外)是更注重生活的,对金钱或者说攒钱没什么概念。

这是前提背景。我们在斯坦福的时候,每个月要交访问学者费,逾期不交要交罚款。R的妈妈也是个没有金钱概念的人,再加上意大利人一向拖沓,所以常常截止日期前一天R才想起来要交钱,他妈妈从意大利转账过来,也要好几天才能到帐,所以偶尔我会先借钱给他,等他钱到帐后再还给我。再者他出门常常只带卡,不带现金,而我是一定会随身带些现金的,至少带两张卡时,所以碰到他的卡各种有问题时,也是我先付钱,他后面再还我。

我们第一次一起出去吃饭,吃完后我要平摊,他却非要展示他的绅士风度,要请我吃饭,我不喜欢打架似的抢着付钱,就说一会儿我请你喝咖啡,下次我请你吃饭。后来我们各自忙,一直没有请他吃饭,我也没放在心上,觉得即便没有机会再请,也不过就是一顿饭而已。后来我们在一起很久之后,R的好基友Giorgio说当时因为我没有回请,他们当时一致认定我是个骗饭吃的大骗子。当然后来因为我借给R先生钱去付访问学者费,他们才改观。西方人朋友之间也很少借钱,一来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好,很少突然需要一大笔钱,二来即使需要借钱,也有银行呢,都是问银行借。所以我肯借给他钱交那个学者费,简直就是感动天感动地的举措了。

由此,奠定了我们两个今后的经济模式:两两平分,但是我先付钱,他后面再还我。当然的实际上是做不到完全五五平摊的,而且作为一个绅士,R先生一直主张而且实际执行他多付一些。我们出去吃饭,他付钱的次数比较多;他来根特时,常常会帮我的车加满油……  圣诞节他准备给他父母和大卫的礼物,我也会付一半的钱,主要是因为他父母和大卫也会给我准备礼物。其余平时我们之间互送礼物,金额大都差不多,偶尔他送个贵的,我也赶紧回个贵的。某年我想买个kindle看书,在我过生日他托我的朋友给我买了个ipad mini,之后我赶紧给他买了个mont blanc的钱包。前几天我的手机莫名关机了,我问R,这个手机什么时候买的,是不是太老了我该买个新的了,R说是他某年从美国回来时给带来的礼物,我说不对,是他从美国带回来的,但是不是礼物,因为是我付的钱。

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相处时的经济模式,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因为现在住在一起了,多了些共有开销,房租,水电费等等,这些都是从我们的共有账户出,而每个月发工资后我们两个各存1000英镑到共有账户上。其他如各自买衣服就各自出钱,或者一方不同意另一方却执意要买的东西也是各自出钱。我们在亚马逊的账户连接了我们各自的银行账户还有共有账户,就是为了买各自的东西时付款方便。

这种平摊的经济模式当然不是说一个人要是失业了,另一个人就把他/她扫地出门。年初我在等着办ID办工卡时失业在家,家庭的所有开销都是R出的,以后在他换工作的间隙,我养家也是应该的。R先生有个朋友工资低,男朋友工资高,他们搬到好一点的公寓时,男方要求女方平摊,但是女方负担不起,吵的差点分手,我当时主张工资高的多付点。虽然放在别人身上,好像我的主张挺合适的,但是现在我的工资暂时比R先生的工资高很多,我们两个还是平摊,R说:虽然我觉得你应该多付点,但是因为你比我善于管钱,所以钱存在你的账户我很放心,所以还是我多付点,你多存点吧。而我作为一个很爱钱的人,当然巴不得这样。

我们的现状是,我们没有签财产分割协议,但是实际上还是分割的很清楚;虽然每个月的结余都存在我的账户上,但是我是为着这个家在做打算,买房也是计划买‘我们’的房子,而不是‘我’的房子。R先生很信任我,他非常清楚我的性格,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的话,我也不会多占他一份钱的便宜,我对R先生的信任也是如此。现在这种实际执行着没有法律保护的财产分割,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模式。当然因为R先生的记性不好,常常不记得哪些东西是我婚前买的,又或者他是故意逗我,常常说:‘我们’的盘子,‘我们’的火锅铜锅;我赶紧纠正他:是我的,不是我们的,你有使用权,但是所有权是我的,万一不幸我们要是离婚的话,我是要带走的。R也常常跟Giorgio一起揶谀我:万一要是分财产,你就想着你的盘子碗还有四件套?你有点出息行不行,怎么不想想分个意大利的房子什么的。我说:意大利的房子是你的,那是你的财产,我们后面要买的房子是我们的共有财产,这些都很清楚啊,有什么好分的,可是我的盘子碗儿都是我从中国千挑万选后拖过来的,很珍贵。你记性差,万一记成是我们婚后买的了怎么办,所以我得不时地提醒着你。

虽然我们两个之间一直都是经济独立的状况,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试图改变过。结婚前,R想签一份财产分割的协议,因为他的好基友Giorgio和他老婆签了,其实他们两个并不是为了财产分割而分割的, 而是对家庭的一种保护,这样在一方万一破产时,另一方会完全不受牵连,不至于整个家庭都穷途末路。我当时不同意,我觉得R是为了财产分割而分割的,而他的说辞就是如此,他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万一离婚的话,财产清晰好分割,不用吵到法庭上去。我当时就炸了:在结婚前,你满脑袋想的离婚时如何清楚地分割财产?既然对这个婚姻这么没信心,还结什么婚?其次,女人会因为生孩子而影响自己的事业,我要跟你分割所有财产,还要平摊各种共同开支,那你干嘛不去生孩子啊。R说:女人生孩子的时候是带薪休假的啊,又不是完全没工资。我说:即便是带薪休假,但是事业还是会被影响的。而且职场本来就对女性不公平,男人本来就会获得更多的升职机会。为了这个财产分割协议我们吵了很久,最后R问:是不是如果我坚持签这个协议的话你就不跟我结婚了。我想了想后回他:对。然后R就妥协了,说还是觉得我比那个协议更重要。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争执,更像是R对即将失去他单身自由的一种抵抗,对婚姻的一种恐惧,一种因为未知而带来的恐惧。我们只是就着财产分割这件事在抒发着自己的情绪,也许当时的争执恐惧其实跟财产分割完全没关系。

结婚这一年里,除了多了个共有账户来支付必须的共有开销外,其他完全没有改变。倒是因为我的工资比R高,我会时不时地矫情两句:当时就应该签了那个协议的啊,虽然我们现在实际上是财产分割,可是没有法律保护啊,你要是非要分割我的财产,这官司我肯定打不赢啊。

不过因为彼此都信任对方不是贪婪之人,所以即便没有协议也不会对对方的财产有何觊觎。再者R只是因为完全换了个职业,暂时工资比较低,等他拿到审计资格证,最终一定会像“我的前半生”里的靳东似的,做个咨询审计界的精英,我的男人我有信心。当然无论他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合伙人,都没有关系,我们两个对金钱都不是特别有追求的人,小康生活即好,不必一定要富裕。


自从在一起后,我和R时常聊天,两地分居的那几年里,基本上每天都会聊一个小时,生活工作里发生的事儿,天南海北地聊。在我开始工作的这几个月里,我时不时跟他讲个工作上的事儿,或者同事们的趣事儿:1)我觉得我过了实习期公司就要解雇我了,我之前做的数据处理跟他们需要的完全不是一个方向,他们根本就没弄明白到底需要什么,我现在要学习的很多……(当然公司也没有解雇我,只是三个月实习期快结束我瞎想而已) 2)我今天早上没吃饱,不到中午就饿了,又没带午饭,我喊marcin一起去吃饭,结果他慢悠悠地选评分4.5以上的餐厅,又慢悠悠地晃过去,又等了半小时才上菜,虽然特别好吃,份量却特别小,还特别贵,下午不到四点我又饿了 3)今天在女厕所碰到个男同事,他还问我是不是走错了,后来发现自己走错了之后赶紧跳出去了……

我每天跟R先生絮絮叨叨的时候,突然回想起年初没工作那段时间,每天和R聊的就是:morrisons居然卖猪皮,水果也比tesco便宜,tesco express的草莓今天特价,1磅200克……

所以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带来的第一个好处是,聊天话题不再局限于柴米油盐。虽然R没有嫌弃过那时无甚话题可聊的我,还常常回忆那时他大爷般的生活,但是我的心境是不一样的。这就牵出了经济独立的第二个好处:依赖感的淡化,精神上的独立。

我和R常常为了同一个类型的问题发生争执,基本就是他打着为了我好的旗号给我提意见而且要求我必须接受,我如同青少年叛逆期一样地反弹,就是不接受。比方说打台球撞球要轻,smoothie里面要加冰或者冰激凌,尝各种奶酪等等。我刚开始觉得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怎么就不能退让一下呢,退让一下怎么就让我这么难受呢;我后来又觉得我为什么不能自由地选择该怎么做呢,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一定得按他说的做呢。后来我实在是无解,求助于R的妈妈,她和R的爸爸也有一样的问题。是她跟我说,基本上所有在工作,经济独立的女人和自己的男人都有这个矛盾,她的两个在工作的朋友也是一样,但是她的几个选择在家照顾家庭的妯娌就没有这个问题。R的妈妈说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从男权社会发展而来的,男人们习惯了发号事令,,现代女性地位尽管有所提高,但是男女地位还远远不够平等。

这是我第一次从男女地位不平等的角度来看待我和R之间的争执。我觉得R妈妈的话有道理,但是我的经验不多,她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完全正确,我存在疑问。不管怎样,经济的独立会带来家庭地位的提高,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有的女性善于御夫,有的男性就是怕老婆或者尊重老婆,不管女性的经济地位如何,她的家庭地位就是很高,这样的例子是有的,但是不是这个当代社会的常见现象,就不讨论了。从统计学上说,不管东方还是西方社会,有自己事业,经济独立的女性比选择在家做家庭主妇的女性的家庭地位更高,更有话语权。而女性选择做家庭主妇的家庭中,西方家庭里的丈夫比东方家庭里的丈夫更尊重女性。我以前觉得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实际上还不都是喜欢发号事令,无非是西方的丈夫不把‘我挣钱养家….’这样的话说出口罢了。后来觉得即便是这五十步也是进步,想想年初的那几个月R养家,如果他说出这样的话,我的自尊心肯定受不了,所幸他从没有说过。很可能R先生也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们之间争执的深层原因,改天和他探讨下他妈妈的话是不是对的。

上面说的只是经济独立带来的家庭地位的提高,但是家庭地位的提高不代表精神的独立。我之前写过一篇精神独立的文章,大概观点是受社会,传统,习俗,文化的约束,很多经济独立的女性精神都不独立。以前的我也是一样,15年夏天我和R短暂分手过,分手前我的人生都是围着他规划的,所以分手时我便没了方向,觉得天塌了,人生没有意义。后来很快我就恢复了,做一个人生活的计划,也好好的。那次分手像是精神断奶一样,即使后来和好,我也一直保留了那时的独立精神。R常说我没有以前那样爱他了,我说我还是一样爱他,只是不给他负担了,他应该感到轻松才对,或者我更爱自己了,以后即使再分开,我会难过,但不会再如那次那样绝望了,因为现在我的天是我自己,我不倒下天就塌不下来。

关于精神独立请看另一篇文章,不过我最近的另一个觉悟是,西方女性的精神独立的另一个前提是不贪婪,分手或者离婚时争取自己的最大合法合理利益,之后即使不再享有之前的生活水准,也可以安于自己最大努力内的生活。东西方女性的差异当然不是两个极端的差异,不是说西方女性就一定完全不担心失去男性以及他带来的高收入和社会地位后自己以及子女的生活,而是说这种担心在分手或者离婚里的考量里占的分量远远没有东方女性重。

总之,仅仅对我自己的做的结论是:我算是一个经济+精神都独立的人。

当然我不是时刻如此强悍,我时不时还是督促R:你要好好工作,努力升职,赶紧混个合伙人,我也好回归我家庭主妇的生活,在家照顾家庭。R有时候问我:你真的想做家庭主妇?想想你前几个月多么无聊抑郁,我不觉得你会喜欢家庭主妇的生活。而且我也不喜欢你在家待着,待久了无聊你就会折腾我,找麻烦,你还是有个工作比较好。我认真想了想,觉得我是希望R的收入可以有所提高,提高到我们的家庭生活完全不依赖于我的收入,而我那时可以自由决定我做什么。这大概就是我所谓的家庭主妇的理想。再者家庭主妇和经济独立也不是完全冲突,很多选择做家庭主妇的女性也开创了事业的第二春。

对自己的期待与要求:无论未来你决定做什么,都一定要保持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未来万一R带来感情或者经济的不稳定时保证你和家庭的正常生活

浅谈女性独立之一,独立精神

写于2017年3月

我其实很早就想写这个独立精神的,又怕自己的表达不够准确,无意间得罪了很多亲近的人。
今天下笔写,如果写完后还是觉得无法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准确的话,就不发表就是了。

前几天看新闻,说的是李亚鹏在那个读信的节目里读自己给李嫣写的一些东西。我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了,只模糊记得李亚鹏对李嫣的一句评价:她有非常独立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外化表现是自信,但是内在有她的独立精神,这一点是很多成年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

我之前一直不敢写这个话题,是怕很多人会将我说的独立精神误解为单纯的经济独立,这样我就会得罪我所有选择辞职在家照顾家庭的朋友们。现在也许能借着李亚鹏的话把我的意思表达明白,毕竟李嫣不是经济独立的,但是却不妨碍她内在的独立精神。

我不是哲学家政治家,无法把这种独立精神归纳总结为一个定义定理什么的。只能写出自己对些微小事的意见看法,希望能借此帮助自己理解什么是独立精神。

近几年我和我妈之间的常有的一个对话是这样的:
我: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我妈:因为别人都是这么多的。
我:为什么别人这样做,你就要这么做?
我妈:那我还能怎样做?

能独立思考,思考自己的目标方法以及行为实施后带来的各种结果,思考别人的做法,然后自己独立做出选择,并清楚认识自己的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然后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我认为的一种独立精神。
为自己的事件找到参考物,但是不完全模仿参考物,自己做出独立判断,这一点很多成年人一辈子都做不到,比方说我妈。受教育阅历环境的限制,她身边所有人的行为方式都是未加思索地遵从一个大众标准,她也没能免俗,所以她不具有这种独立精神。

另外最近听到的一句话是:在国内很多朋友见面吃饭聊天就是玩儿手机,所以我们午饭桌上也玩儿手机吧。这个也是缺乏独立精神的一种表现。不管别人的行为方式如何,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是适合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个清楚的判断,无论坚持或者改正,都是值得尊重的独立人格。

鉴于我妈毕竟是我妈,得罪了比较容易和好,所以不孝地继续拿她做反面例子吧:
我有段时间常问我妈一句话:你为什么不离婚呢?我知道你离婚的话,我们会过的很穷,可是我正在长大,我们不会穷很久的。你离婚的话,我们会接受我们的穷苦状态并为改变这种状态做着切切实实的努力,至少我们不会为家中大起大落担惊受怕了,也不会失望愤恨了。
我妈给过我各种理由,1 女人五十岁以后不好再婚了,只能侍候八十岁老头了。但是她又坚持说自己本来就不会再婚,既然不会再婚,那容不容易再婚怎么会是个理由呢 2 家里没有男人不行。如果这个男人带给你的只是灾祸和担惊受怕,那没有这个男人会比较好吧 3 亲戚们也不会答应的。……
经过这十来年我的总结是:我妈就是依赖我爸,无论他带来的是什么,我妈都能承担,就是不能承担的起离开他。而我妈作为一个经济还算独立的女性,完全有能力在贫困线以上照顾好我们,但是似乎在我妈看来,即使经济问题可以解决,还是有特别大的困难等着我们,如洪水猛兽般,一定会将我们吞没。但是这个困难是什么,我妈说不清楚。

前年夏天我和R先生差点分手,我当时也觉得天要塌了,没了这个人我要怎么办。后来不出三个月,我一切计划的好好的,生活得也好好的。经过那一次,我发现我的人格特别强大,经得起任何风风雨雨。所以偶尔R先生跟我说他在美国的种种,比方说哪个女性朋友可能喜欢他;酒吧里有人办单身party有个特别漂亮的女生喝醉了过来亲了他;还有个乌克兰的女生非要介绍自己的伊朗朋友给他做女朋友……  我总是波澜不惊,我跟R先生说:你时不时跟我讲下这个也挺好,女生是需要假想敌的,要不然我就感觉不到你的好了。R先生一直很纠结我为什么就不生气吃醋了。
我自己认真思考了一下,除了那个乌克兰的女生,我觉得她人品不好外(她明知道R先生要结婚了还拉红线),其他人或者事儿,我都不在意,我甚至觉得那个伊朗女孩子很不错,因为R先生给我看她的FACEBOOK主页,显示她很爱运动,我应该会很喜欢她。
回到那个问题,我为什么不生气吃错呢?因为我独立的人格,我非常自信R先生爱的人是我,也确信他是知道我是最适合他的人的。而即使有一天这份爱不存在了,我会伤心难过,但最终我会过的很好,天不会塌了的。想明白了这些,我怎么会浪费时间精力在这些无意义的人或事儿上?

向着共同生活的目标前进,但是保持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能承担天塌下来的后果,或者自己直接把天补上,这是我认为的另一种独立精神。

这些认知层面的独立精神带来的只能是自信,强大的自信。

但是一个人是不会凭空生成这样的独立人格的,环境经济原因确实对独立人格有影响,这种影响因人而异。经济独立可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给自己多一些主动思考的机会。经济依赖的话很可能带来更多的被动接受。但这些不是绝对的。
Jorge的前女友毕业后很久都没有工作,和Jorge在一起的三四年除了最后一年外,都是jorge负担所有的开支。偶尔我们很多人出来吃饭聊天,因为很多人是第一次见面,会互相打招呼介绍自己,又因为很多人是在读博士生,大家的问题常以:你在学校工作吗?哪个学院?等开头,如果不在学校,大家又常问:你在哪里工作呢。jorge的女朋友每次被人这样问起后就会特别不自在,所以后来她常常不来我们的聚餐。Benhur的前女友以前在这里陪读,也没有工作,但是和我们玩儿的很好,她会很诚实地解释:因为我和Benhur希望住在一起,所以我辞了哥伦比亚的工作,过来陪读,但是比利时的国家政策不允许陪读的人找工作,所以我现在没有工作。我正打算去护校读书,希望可以拿到这里的文凭继续在这里工作。大家了解了也很喜欢她。

我以前常常跟R先生说,以后我们要经济分开才行,各自存自己的钱,
R先生后来给我解释:这样不行,那你要是选择在家带两年孩子的话,你岂不是没有存款?甚至没有收入?我说:所以我得一直工作才行啊,不能做家庭主妇。
R先生说:如果我们实行共同存款的话,我的钱就是你的钱,至少你可以保有大家的共同存款。
我问R先生:我不工作的话,你的钱可以分我一半?不带任何条件的?不对我颐指气使的?
R先生说:这是你的权利,我的义务。无论为了什么你辞职在家,这一定会是我们共同做出的选择,我们共同承担这带来的结果。
后来偶尔说起这些,我也就理所当然地说以后要拿走他存款的一半,他假装痛心地喊两句:我的钱啊我的钱啊,然后笑笑过去了。

写的这么散,其实我想说的是,经济独立与否会带给你的独立人格多大的影响,在于你自己,也在于那个你经济依赖的人。

我常常在想起什么来的时候,打电话给R先生表达我当时的心情,R先生称之为:sweet words’ moment.
我现在的感受是:回想起来欧洲这些年,我是和R先生在一起之后,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独立人格的,所以很感谢因为有他,才有今天这样自信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