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所写仅代表个人经历和感受,不可以偏概全。再者我们是东西结合的家庭,所以更不可看做一般意义的西方的婆媳关系。尽管如此,和R先生在一起的这些年,还是能够明显感受到东西方的不同,今天就具体实例来写写婆媳关系。
我第一次去见R先生的爸妈的时候,是R先生还在追求我的阶段。我们相识于斯坦福,那段时间R先生天天软磨硬泡的,我觉得很不靠谱。我觉得认识一个人,要认识他的朋友,认识他的父母,才可以看到他的全面。所以我们回欧洲后,R先生邀请我去撒丁岛玩儿,顺便见他爸妈,我就答应了。想想当时我们两个都是怀着理智的心干着不理智的事儿,我,莫名答应一个人去一个莫名的岛上,万一R先生是个坏人把我卖了也未可知啊,R先生,作为一个西方人,见父母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要么是相处了几年了,要么是要结婚了,但是他却邀请一个他还在追求的人去见父母,也是没谁谁了。
我不记得是谁去机场接我们的了,很可能是大卫,到家时R先生的妈妈在做饭,一边炸着东西,一边烤着东西,还同时准备着其他东西,我很顺手地地帮着她在厨房忙起来了。我其实没有想我应该好好表现什么的,因为我们那时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见父母,更像是去一个朋友家里玩儿。后来R先生的妈妈逢人便夸我,进家门都没有参观一下家呢,就开始帮她在厨房里忙了。这点跟中国的婆婆不一样。这个其实不能说是跟中国的婆婆不一样,应该是跟中国的父母不一样,西方的父母对孩子多是夸奖式的,不太常见国内父母嘴里的‘别人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或者明贬暗褒,西方父母多是很直接的夸奖。所以R先生的妈妈对我的夸奖,跟她平时夸奖自己的孩子没有多大区别。
后来,出现过很多神奇的时刻,神奇的事情,都成为她拿来跟亲戚朋友炫耀的事情,比方说我把她家门铃修好了,那个门铃甚至连R先生的爸爸都没有修好;比方说我捡了两个棍做筷子来夹仙人掌果实,比他们带手套还有效;比方说因为以前骑单车时常去校外的按摩店按摩因而学会了按摩,所以R先生家所有亲戚都跑来找我按; 比方说我会很多撒丁岛语的单词,还能运用纯熟,等等等等。
R先生的爸妈是拿我当孩子的,所以跟他家的孩子一样的对待,因为我是东方人,所以很多事情对我颇多照顾。比方说我生病的时候很容易发脾气,以前会谨慎些不跟R先生的父母发脾气,后来大概是跟R先生兄弟学坏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我太好,所以也就矫情任性起来了,也会对他们摆不高兴的样子。再者R先生沟通的很好,即使偶尔因为一些小事儿我在背后念他爸妈,他也绝对不传话,不添油加醋,或者用诙谐的方式让他爸妈知道我不满意。比方说,我们搬来伦敦后不久,R先生爸妈先后寄来了四五个大箱子,可后来到了夏天,就不寄了。其实我知道是因为夏天的东西容易坏,不太好寄,再者最后一次寄东西酒瓶碎了,在UPS那里折腾了很久,实在是不愿意再折腾了。但是我还是偶尔会念叨R先生:你父母还是对你更好啊,你看寄来的东西都是你喜欢的意大利饼干,我想吃枇杷,他们怎么不给我寄呢?R先生首先纠正我:包裹里不止是饼干,还有你喜欢的盘子碗蔬菜,压面机,白葡萄酒,而且撒丁岛的枇杷买时也不是特别新鲜,再加上寄过来的路上的一周,估计到伦敦时就坏了。尽管如此,R先生还是在自己去弗洛伦萨时给我带了很多枇杷回来,也暗示自己的父母我很想吃枇杷,可是枇杷的季节已经过了。前段时间大卫过来时,R先生的父母特地让大卫给我带了很多无花果的果实过来。
今天我和R先生又在讨论他的一个朋友,有了小孩,老婆在家照顾孩子没有工作,他们工资那么点到底怎么过的。我们在替人家计算每个月消费支出的时候,怎么算都觉得他们的工资不够用,R先生说那个朋友也许平时打些零工来补贴家用吧。我很自然地顺着咱中国人的想法觉得肯定有父母帮助他们。R先生说:这不是中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的。再者你不要觉得我们家父母子女关系亲密,就觉得所有意大利人的父母子女关系都很好。很多父母在孩子读完大学后就完全不管了。英国更甚,很多父母连孩子读大学都不管的,很多大学生都是拿学生贷款读完的大学。
以上是R先生说的,其实我的感受不是很一样,我觉得他们很多时候父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还是会为孩子多考虑的,但是他们不会把这个当自己的义务。也许他们会帮着孩子办个婚礼,但是买房的事情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离的近,有了孙子之后,他们也许会帮忙带一些,这里的帮忙也就是一周帮个一两天,很少出现国内那种奶奶或者姥姥去儿女那里带孙子外孙,留老伴儿一个人在家的情况。因为对于西方社会来说,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
西方社会的保障制度总体来说比国内好,一般退休了都有退休金或者补助,在经济上完全不依赖子女。所以父母与子女间对等的责任义务就少了很多,父母没义务给孩子买房付首付照顾孙子,子女也没有义务给父母养老。R先生的奶奶现在就还是一个人住,但是请了保姆在照顾自己吃喝拉撒,R先生的父母和伯伯叔叔们偶尔过去陪着聊会儿天,就算是尽了养老义务了。也有父母子女关系好的,在年老后会和子女住在一起,但这不是义务关系,是要子女真的很诚意地邀请,父母才会怀着忐忑的心来住的,即便后面觉得没有太多精力来照顾父母了,送去养老院,也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因为大家的责任义务很清楚,彼此之间虽然有距离感,但是因此矛盾也会比较少。比方说房子是儿子儿媳自己贷款买的,公公婆婆来了就是个客人,不会对儿子儿媳的生活多加干涉的。
当然不是说西方的婆媳就会因此变得多美好,婆媳之间的一些基本的羡慕嫉妒还是有的。一个女人抢走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对这个女人百般呵护,比对自己上心多了,这无论如何都会招来婆婆的酸涩心理的,但这些从女人的角度出发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有时候走累了,就会问R先生:你想背我吗?R先生常常说不。虽然如此,但是这种试探性的对话已经是我们的乐子了,我不停问,其实也不在乎他会一直拒绝,只是觉得好玩儿。但是偶尔还是有R先生心情好的时候,愿意背我。有一次R先生背着我往一个上坡冲,恰好被他妈妈看到了,他妈妈那心疼儿子却欲言又止的眼神我记忆至今。后来我被她盯的实在是很不好意思,只好自己跳下来了。
有一次我们去冰岛玩儿,冬天,去看一个瀑布。瀑布前风夹着雨,雾,冰,吹的我们几乎站不住,到了休息站,停好车后,我们在车里等着,R先生的爸爸先去找休息站的入口,他找到后,挥手让我们进去,我们下车后,R先生一路护着我就过去了,路上我一直喊R先生去照顾他妈妈,因为她颤颤巍巍地快被风吹跑了。R先生不停教育我:照顾我妈是我爸的责任,照顾你是我的责任。如果我爸不在,我会去照顾我妈的,但是他在,就不关我的事儿了。后来R先生的爸爸又从休息站门口走到车前去接R先生的妈妈。我们到了休息站,R先生的妈妈也完全没有发脾气,优先照顾自己的另一半,这对他们来说是常识,不会有人觉得不满。
R先生的爸爸快退休了,虽然他常说我们有了孩子他来伦敦带孩子,但是因为R先生的妈妈还要好几年才能退休,所以如果R先生的爸爸因为不想留R先生妈妈一个人在撒丁岛而不来帮我们带孩子,我们也不应该有任何抱怨,毕竟夫妻关系优先。
之前R先生为了买求婚戒指攒钱,攒了个整数,买完戒指剩下了一些,R先生有给我挑了个项链。因为他觉得这个钱给为了我才攒的,要都花给我才行。当时是R先生的爸妈陪着R先生去买戒指的。买戒指时R先生的妈妈的情绪还挺好,后来看到R先生说要再给我买个项链,R先生的妈妈就不乐意了,不停地说项链很难看,都难看,没一个好看,R先生和他爸一起嘲笑R先生的妈妈羡慕嫉妒恨,他妈妈还是不管不顾,就是不想让R先生买。当然还是夫妻关系优先,再者说R先生花的是自己的钱,跟他爸妈没关系,所以坚持给我又买了个项链。后来R先生跟我说这个事儿时,我笑得不能自已,我跟R先生说:很明显她想要你给她买个什么的嘛,你把项链买给她,她就高兴了。R先生又教育我:你不要搞错了,虽然我很爱我妈妈,但是我是要和你过一辈子的,说是给你攒的钱,就得都花到你身上。
之前R先生的爸妈过来的时候,我和R先生在吵架。R先生在家里被父母宠惯了,什么都不干,虽然我纠正了不少,但是他爸妈一过来,他完全恢复成在撒丁岛的样子,我在厨房忙,他什么都不管,只顾看电视打游戏。那些天我荷尔蒙失常,没忍住自己的脾气就吼了他。不过他也吼了我,但是因为他们意大利人平时讲话就是那么大声,而我平时声音小,所以对比之下,好像只有我吼了他。他妈在他爸的劝阻下还是来跟我谈话了,要我尊重R先生,要以和为贵。我说大声喊他是我不对,但因为荷尔蒙失常我控制不了。而且我不能道歉,因为如果我道歉,R先生就会揪着不放,说完全是我的责任,他一点错都没有,还会一直揶谀我。R先生的妈妈不信,说自己的儿子不会这样的。我说那我就给你看看。我到R先生身边,跟他诚恳道歉,问他是不是也要道歉,他说他才没错呢,然后一副长篇大论教训我。我站起身,对着客厅里的他妈妈说:看见了吧,知道我为什么不能道歉了吧!然后R先生妈妈又来跟R先生讲道理。
西方社会里,其实没有劝和这个事情,不管是朋友还是父母,都不会来掺和这个争执,除非你开口说需要他们的聆听或者建议。所以R先生的爸爸才会拦着R先生的妈妈,不让她来调解我们的矛盾。再者西方人喜欢把对错分的很清楚,一般不会和稀泥,过去了就过去了。因为矛盾没有解决,以后肯定还会重新冒出来的。
R先生妈妈让我尊重R先生的时候,我说R先生也必须要尊重我。他妈妈向着他是自然的,我不会为此委屈难过,但是也不会因为她是婆婆,我就得听她的,更不会有什么不该顶撞婆婆的顾虑。R先生的妈妈也很公平,会跟自己的儿子讲道理,没有谁让着谁。
因为R先生的爸妈知道我和R先生财政分开,所以他们在给R先生钱的时候,会特意嘱咐R先生要给我一半。之前刚搬到现在的家里时,R先生爸妈给了我们一笔钱让我们买家具,但是R先生觉得是自己父母给的,就全留在自己账户里了,却还让我在每天给他爸妈打电话时说感谢他们。我说我做不到,他们给你的,我完全没意见。所以你应该感谢他们,我为什么要感谢?买家具的钱各出一半,我当时没有工作,钱是从我的婚前存款里出的,我为什么要感谢你父母。后来R先生考虑了一天,把钱给了我一半,说是他父母嘱咐过要给我一半的。后来他父母偶尔再给我们钱,他也都记得给我一半。所以说他父母真的是拿我当女儿的,他们常说自己家有三个孩子:大卫,R先生和我。
我和R先生有时候吵架,我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会和R先生的妈妈谈。当然不是告状,而是咨询她的意见。作为跟R先生生活最久的女人,她有时候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R先生行为背后的真正涵义。R先生的妈妈常说:如果吵架了,要想着一个道理,那就是他幸福你才会幸福,这样自然问题就解决了。当然这个道理不是说给我一个人听的,是让我和R先生都多为对方着想。
R先生的爸爸常说以后他老了不麻烦我们,他也要像R先生的奶奶那样请个保姆自己过,我说可是我们想麻烦你们啊,所以以后还是跟我们一起吧。他说住在一起会有矛盾。我说慢慢磨合就好了。后来说来说去,他都一副不想住在一起反而影响现在的关系的样子。我说:那我只好把你砸晕了拖回我们家了。
就此结束这篇文章吧。 我不想做总结,因为觉得总结不好,怕以偏概全。就请就以上实例自己体会吧。我要是再想起来什么以后再加进来。
R先生的爸妈不喜欢把照片放到网上,所以就勉强放张侧面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