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游记拖得太久了,我打算今天一次把它写完。
14号晚上到的Yazd,导游说是定了一处典型的波斯住宅式的酒店,还在一个城堡里。开车到的时候,导游指着那个城堡给我们看,这么大应该不错啊。到了门口,有阶梯往下走,到了一个中庭,周围有几张炕,中间有个水池,是典型的波斯四合院加水池的住宅是没错,但是怎么感觉像是青旅呢。拿到我们的房间钥匙后,发现居然是十几年前国内流行的那种锁,那种钥匙,进屋后又发现没有衣柜,桌子,就一个迷你冰箱,两张床,倒是带独立的卫生间。我们两个看了面面相觑,就去找老板,要换间房。然后我们就把所有的房间都参观了一下,才发现老板和导游给我们留的其实是最好的房间。酒店里其他的房间多是四五六人间或者上下高低铺,另外的两间标间也比我们的房间差很多。所以我们又回了原来那间。虽然外面看着古堡很大,但是只有这个四合院才是酒店,其他是别人家的房子。
两个感慨:1 导游订酒店的原则应该是酒店里也有便宜的铺位他可以租,这样离我们近点方便照顾我们,设拉子的酒店是五星酒店是因为导游家在设拉子,他可以住家里,伊斯法罕的酒店是五星的是因为我同事推荐后我让导游改成的那个酒店。2 导游本着就近照顾我们的原则是没错的,只是我们两个工作很多年后,矫情起来了。想想以前大学的时候也拔过山,涉过水,露过营,大通铺都住过。现在不知道是心态变了还是物质条件变了,受不了苦了。后来我们快离开时导游非常不舍,说下次来带我们去未开发的沙漠里露营,只带帐篷和睡袋,我们两个只嘻嘻嘻不说话,导游经过也几天也发现我们的矫情了,赶紧改口:下次来全部都是五星级酒店安排。哈哈哈
2019-02-15
酒店的早餐还凑合,我们又煮了咖啡,做了奶昔,吃了个肚圆。虽然我们早已把伊朗归类为第三世界了,虽然有些酒店和餐馆的卫生看着不咋地,我们还去路边当地人的快餐店吃过包着辣椒土豆的三明治。但是我们一路下来没有发生肠胃炎,K好像刚开始有点,我是完全没有 (我回国不管吃什么每次都会肠胃炎),所以伊朗的卫生标准其实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今天主要是看看Yazd老城。Yazd的老城的特色就是很多wind catcher, 就是通风口。通风口的朝向是根据风向来设计的,主要是用来调节室内温度。另外还有很多水窖,用来储水。但是因为在卡尚已经看过这个通风口和特别大的冰窖了,尽管Yazd有更多的通风口,但是说实话跟我们在卡尚的浴室上方看过去的风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加上Yazd旅游化特别严重,应该是伊朗旅游化最严重的城市,老城区几乎所有的房子要么是旅馆,要么是餐馆,礼品店,咖啡店,工艺品店,我们两个觉得没有卡尚好玩儿。
在老城区瞎逛的时候,去了一个工艺品店。店里的大爷上来就烧了一把什么东西来给我们消灾祛病。这两天在水烟馆里追星已经把我熏的咳嗽起来了,大爷上来这一把烟差点让我把肺咳出来。店里有很多瓷砖,还有大爷烧的那个东西编成的工艺品,还有土耳其的那个恶魔之眼,还有很多碗什么的。我确实是想买块瓷砖给R的妈妈做礼物,也想自己买个瓷盘子,但是可能是因为这个店里的物件都是在室外放着,被风沙阳光摧残了不轻,感觉质量不太好,摸上去特别糙,我们就啥也没买就走了。
路上看到了个这个木架子,很多人在准备着晚上的什么仪式。之后去了一个什么景点,我都不记得这个景点是做什么的了,只记得里面很多工艺品店,K买了个包,我给R的妈妈买了个餐垫,又买块瓷砖,这里的瓷砖看着精致多了,还有半成品展示是怎么构图上色的。导游从底下打开了其中一个通风口的盖子,让我们往上看,然后一层沙土铺面而来,其他什么也没看到。其实现在这个通风口就是个景点,已经完全不用了。我们还进到一个水窖的底部,里面有个咖啡馆,导游还是让我们往上看,水窖四个中间的端顶像是大象的耳朵。然后我们就走了。一堆工艺品店+看不见东西的通风口+四个耳朵的水窖顶,这个到底是个什么景点?为什么要收门票呢?打字的时候我模模糊糊好像有了些印象,导游问过我们这个地方是适合做学堂呢还是适合做监狱呢。大概是个学堂或者监狱的景点吧。
之后我们去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堂,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被成为拜火教。拜火教是古波斯帝国的国教,比伊斯兰教还要古老。我们把这个历史缕一缕,在伊朗的大地上,公元前三百多年古波斯帝国被希腊的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波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大帝接管波斯帝国的地盘后,马其顿帝国的疆域直接扩展到印度边上。亚历山大大帝没有就此收手,他要寻找‘世界的尽头’ (这不是开玩笑哦),接着继续打印度,但是打了太多年仗,士兵们都想家了,厌战情绪严重,所以亚历山大就带着士兵们从印度撤了。回来后没多久亚历山大就挂了,然后马其顿帝国陷入王位继承的内部战争中,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在这个继承人战争中,亚历山大的一个将领在伊朗地区建立了塞琉古帝国,但是塞琉古帝国没有存在很多年,就被古罗马帝国所灭了。之后在伊朗大地上又崛起了一个安息帝国,存在了四五百年,后来就是波斯第二帝国:萨珊帝国,也是以拜火教为国教。萨珊帝国的存在时期是公元200多年到600多年,当时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隋朝和唐朝的开端。拜火教在那个时期也曾传入中国,尤其是敦煌一带。之后萨珊帝国被阿拉伯帝国所灭,伊斯兰文化才开始进入并主导伊朗。此后,拜火教被伊斯兰教所排斥,一部分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移居到印度,在印度被成为帕西人。帕西英文是Parsi,其实就是波斯(Persia)的意思。Queen乐队的主唱Freddie Mercury的父母就是来自印度的帕西人。现在拜火教的信徒在伊朗属于小众,大部分伊朗人信仰伊斯兰教。
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并不是拜火教,而是摩尼教。摩尼教起源于拜火教,但是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比方说佛教的轮回思想和基督教的耶稣崇拜。因为这些融合,摩尼教被拜火教和基督教都视为异端邪教,遭受双重打压迫害,以致后来逐渐消亡。
拜火教最主要的教义就是善恶二元论,人死后要进入审判之桥,根据生前所为决定是进入天堂还是地狱。拜火教也有末日审判说,是不是跟基督教很像?其实这个说法是拜火教先提出来的,在塞琉古帝国的时候,丝绸之路连通了伊朗和欧亚大陆。因为丝绸之路的存在,拜火教往西部欧洲大陆传播影响了犹太教,犹太教又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叫琐罗亚斯德,出生于贵族家庭。据说年轻时就离家隐居,之后某天突然声称得了神喻,开始宣传拜火教。在拜火教之前伊朗人民信仰的是多神教,多神教的祭司们当然不喜欢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异端邪说啊,就迫害他。然后这个琐罗亚斯德在他已经四十多岁的时候,被古波斯帝国的宰相相中了,非要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又把他引荐给了国王,拜火教这才在伊朗地区传播开来。
既然琐罗亚斯德教被称为拜火教,那自然是跟火有关系的。阿胡拉是拜火教的善神,当然这个教还有个恶神,要不怎么叫善恶二元论呢。善神和恶神天天打架。为了打赢这场架,善神阿胡拉就创造了火,火被称为拜火教的正义之眼,是绝对至善,所以教徒崇拜火。每个拜火教的教堂里有个不息的明火,还有个看火人,他负责添煤加炭,保证火不灭。换煤前有一系列地洁身净面仪式,换煤时他必须带口罩,防止自己的呼吸污染了火。
看完了这个拜火教就没啥好逛的了。我们又回了老城区,找了个在天台上的饭馆喝了点茶。
后来离开后去了沙漠。这个沙漠倒是没什么意思,跟我们国内西部的沙漠比差点意思。只是这里有这种圆圆的小房子可以过夜用,特别像星球大战里安纳金小时候住在塔图因时的房子。
之后就开车回Yazd市区了。总体来说,我和K觉得Yazd有点差强人意。正当我们意兴阑珊的时候,一辆婚车从我们旁边驶过,导游就聊起了伊朗的婚礼习俗。伊朗婚礼当天的很多仪式都是发生在酒店里的,并没有迎亲送嫁这些仪式。所以婚车只有一辆,新郎开车去接上新娘然后去酒店婚宴就好了。婚车也是有鲜花之类的装饰,不过只在引擎盖那里装饰了些,车顶和车身后并没有,所以从后面看甚至看不出是婚车。
忘了是K还是我说的了:要不我们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吧。然后另一个立马说好,导游虽然觉得很疯狂,但是还是开始跟着那辆婚车了。后来在一个十字路口因为红灯我们跟丢了。导游还是顺着路下去找了很久,也没有那辆婚车的痕迹。这中间导游在Yazd的朋友打来电话,知道我们在跟着婚车后电话里电话外笑翻了。后来我说既然跟丢了,那不如直接问你朋友Yazd人民最喜欢在哪儿办婚礼,我们直接去那个场地吧,看看有没有婚礼,如果有的话问问让不让我们进。然后我们就去了,伊朗人民真是友好,竟然让我们进去了。
Yazd是比较传统的城市,所以婚礼现场有两个大厅,一个男士厅,一个女士厅,这可不是按亲戚来自男方还是女方分的,而是按性别分的。新娘的爸爸把我们安排在女士厅里最靠近典礼舞台的主位上。我们刚开始有点尴尬,因为那里没人说英语。后来我们还是用google翻译和拍立得打开了局面。
刚开始看大家穿的都很正常,不过是外面有个大衣。后来人差不多到齐了,大家把大衣一脱,里面都是礼服啊。但是一旦有男士过来,女人们立刻开始穿大衣,穿打底裤,戴围巾。男人一走,又开始脱成礼服样。整个婚礼折腾了无数遍。男人们过来女士大厅时,新郎新郎的结婚照都得反扣起来,因为结婚照上新娘没有带头巾。偶尔有十一二岁的小男生过来,这边的小女生也赶紧扯头巾带上。
仪式开始了,新娘穿着婚纱和新郎出现了,虽然现在女士厅里只有新郎一个男士,现场所有其他女士都还是把自己包的特别严实。有打光师和录影师一路跟着新娘和新郎。刚开始他们明明快走到中间舞台了,结果又退出去了。原来是录影师说刚才没录好,要再来一遍。之后在舞台上也是,重复了好几遍,一定要保证多角度记录到最好的仪态。
之后新郎新娘开始跳舞,当然主要是新娘跳,嘴里叼着纸币,她一直跳,大家就一直给她嘴里手里塞钱。就这样她基本上跳了一夜。中间几次好多女宾客来群舞,我们也被拉去跟着扭动了一下。他们跳的其实跟我们维吾尔族的很像,主要是动脖子和手臂。
这个家庭真的算是比较传统的家庭,在大家穿着礼服的时候不准拍照。我们桌的一位老太太一直看着我们,不准我们用手机和相机,后来才用的拍立得,把照片都留给他们了。不过后来大家都high了,新娘新郎的妈妈们开始和大家合影了,很多人用自己手机抓着我们拍,我们也就趁机用手机拍了几张。不过还是不放在这里了,毕竟他们穿的是礼服,皮肤有裸露的地方。
再后来男士们过来时,大家又把衣服头巾穿好,新娘的婚纱外面套了个帽子。这次主要是收礼物。司仪到每桌来收礼物,礼物多是黄金首饰,然后把贵重的客人和送的贵重的首饰带上舞台,一样一样地向大家展示,真的持续了很久。
在车上的时候我们问了导游我们是不是该买个什么礼物。导游说他问过新娘的父亲了,他们什么都不要。我们还是商量了半天,说我们给100块钱人民币好了。导游只说到到时候中间有人收,他就被带去男宾厅了,我们也没弄明白到底什么时候给这个钱合适。后来看到新娘跳舞的时候有人在给钱,K就给了新娘100人民币,我给了10英镑。后来到了礼物展示环节,司仪来我们桌收礼物,我才意识到导游说的应该是这个时候。新娘跳舞的时候大家给的纸币是比较小的,最大的折合英镑也不过三英镑,很多人给的折算成人民币应该是一两块钱。我们应该是要留到司仪来收的时候再给比较合适,不过反正给也给了,也无所谓了。
因为拍立得的相纸只有十张,很快就拍完了,几个阿姨抢着拍一直暗自推搡,把我们乐坏了。虽然没等到新郎给他和新娘拍个合照,但是给新娘单独留了张底片拍我们也很满足了。
我们倒是玩儿的很乐呵,导游说他们男士的厅也跳舞了,不过没什么人跟他说话,他很快就出去了。婚礼在晚上七八点开始,大概是十一点多结束的。后来还是导游委托新娘的爸爸来喊我们我们才走的。走前又对着新郞和新娘的爸爸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我们是从心里真的感激他们允许我们两个陌生人参加他们儿女的婚礼的。
这是比较传统的伊朗人的婚礼。据说在相对开放的设拉子,大家是要玩儿一整个夜晚的。在更开放的德黑兰,有钱人更多,他们一般会到比较远的地方包下一个酒店,男女一起参加婚礼仪式,不用分男女厅。但是这需要贿赂警察才行,要不被查到可能要坐牢。
由此一天完满结束。
2019-02-16
本来我们想去Yazd的巴扎把剩下的伊朗纸币花了,结果Yazd的巴扎里一大半店铺卖的都是黄金首饰,其他是生活用品,结果我们什么都没买。我们又回了老城里的那个院子,K买了个瓷砖,然后就起沙尘暴了。老城的墙和屋顶都是土做的,一阵风吹过来,那个滋味!对了,在老城里还遇到了几个当兵的,我们还和了个影。
之后我们去了拜火教的一个村子,瞎逛了下,又去了拜火教的天葬台。传统上拜火教教徒死了之后,尸体要放在寂静之塔上由秃鹰来食用。不过现在因为卫生防疫问题,已经改了,拜火教也有陵园墓地了。这个天葬台就作为景点保存了下来。
下午三点我们要坐火车离开了。本来嘱咐导游买卧铺女士车厢,不知道为什么火车到了之后发现没有卧铺车厢,也没有女士车厢。座位倒是找到了,也没见其他旅客抱怨卧铺换成了硬座,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游帮我们把行李拎上火车才走,他走时特别依依不舍,我们两个没心没肺的倒是还好。
从火车上望去,远方的沙尘暴很严重。
火车很干净,卫生间也很干净。就是电插口没有电。我们两个抱着做奶昔的机器去,却没有电,还好列车员人特好,帮我们去员工车厢打的奶昔。
之后回到德黑兰,顺利打车去酒店。
2019-02-17
早上去德黑兰的巴扎。我们本来是想把伊朗币花了,顺便找找那个手工钱包。结果天啊,那个巴扎太大了,我们来回走了一个小时,都是在卖生活用品的地方乱逛,竟然没有找到卖纪念品的地方。服装店里的衣服基本上全部是盗版的阿迪,耐克,迪奥,古驰等等,让我想起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国小城市也是如此,还好我们现在自己的品牌也有了,让普通人也有普通品牌可以选了。
K穿着一身暗色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人民之中。
因为是情人节,所以好多店都卖这个红色的熊,巨大,巨丑。这还算好看的,很多店是直接拿根绳栓熊脖子上吊在门口或者高速路边上,看起来奇怪无比。
之后又去逛了个王宫,然后回酒店退房去机场,K继续在酒店睡了个午觉然后退房去机场。
我在机场终于把伊朗币花完了,买了个蓝花瓶。很不值当,不划算。登机后第一件事,把头巾摘了,丢在飞机上了,下机也没拿。后来为这事儿R抱怨了很久。
由此旅游结束。
说说我的游伴K和导游吧:
导游:中间因为他一直忙着打电话时不时跟丢我们,还有把我饿坏了,让我非常不高兴。但是除此之外,导游非常好。
在伊朗这个国家,确实不适合两个女生单独旅游。我们当时之所以找导游,是因为网上的有些帖子说伊朗的性骚扰很严重。在伊朗这些天,尽管有导游陪着,但是还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多是一些年轻人,青少年,体面的伊朗人是不会干这个事儿的。在游行的时候,一些年轻人一直跟着我们,试图靠近我们,导游一直在保护我们,后来在过一道门的时候他们大概在说什么下流的话,虽然听不懂,但是猥琐的表情已经能够说明一切了。导游高声说了两句,还跟自己旁边的伊朗人一起在抱怨这些年轻人。K只在过那道门时才看到了那些年轻人,却不知道在进伊玛目广场以前那些人已经在我们附近了。之后我们从书店的方向走回三十三孔桥的时候,有几个年轻人故意撞了K,导游走回去跟他们吵起来了,我看那伙儿人向着导游走来,怕出事儿就把导游喊走了。所以,如那个背包客栈台湾版上面某个游客对导游的评价一样: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女生在伊朗单独旅行,安全是第一要紧的事儿,我们的导游是一个值得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他负责的人。
导游是个持证导游,不是黑导游。历史知识虽然对应付德国客人有些吃力,但是应付中国客人没问题。
导游虽然也有伊朗人民保守的一面,比方说对于我老公允许我单独出来和朋友旅游一事非常不解,第一次在炕上吃饭的时候,我打电话给R给他看这个炕,导游甚至以为是R不放心在查我的岗。但是除此以外,导游算是一个开化的人。伊朗好的,不好的,他都会讲。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你会讲自己国家不太好的事情,说明你关心这个国家,关心这个事情。只有在漠不关心之后,才会只有阿谀奉承的美化之词。
导游算是比较宠溺我们两个的,虽然我们有时候比较不识趣,但是导游是在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在照顾我们的。此外,除了游客的普通行程,还陪我们干了很多不靠谱的事情:逛了个超市,逛了个书店,我们打羽毛球时他也就在外面乖乖等了我们半个小时,看了个波斯语的电影,还在电影院门口和hafez的墓前念了hafez的诗,让我们开他的车还容忍着我们对他的车的抱怨,参加了个陌生的婚礼,和士兵合影…….
再者还有帮我办签证,提前给我买好了伊朗当地Sim 卡等等
Karen:
我和K认识好多年了,在西科大的图书馆里认识的,我们当时都在考托福。我们都属于爱玩儿的人,她露营爬山,我露营骑车。但是在学校时我们没有一起玩儿过。后来我来了欧洲,K回了广东,一直没怎么联系,直到她和朋友前年夏天来欧洲时来撒丁岛玩儿。
这个年龄的我和这个年龄的K好像都活明白了,都属于独立自主的女性,各自都能照顾好自己,也可以迁就别人。K是一个非常好的玩儿伴,不矫情,不纠结,洒脱,不计较。我们当时说要去参加婚礼的时候一拍即合,直接把导游也带的不靠谱了,真问了受欢迎的婚礼地点就直接去了。后来我和R聊这事儿,R说他一定会犹豫,一定会各种但是可是。我说这种即兴而来的东西,一般一拍即合的话就成了,可是一旦有人反对,就凉了。K是一个可以在一起玩儿尽兴的伙伴。
伊朗很美,但是网上好多照片的颜色设置的太夸张了。姐不是不会P图,只是不屑。为了证明姐出身图像处理专业,就P一个给你们看看:我只是裁剪了一下,调了色度,亮度和对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