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写过一两篇关于我婆婆的文章。当时大家距离远,不常见面,距离产生美,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矛盾,一切都很美好。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矛盾变多的呢?大概是从我们搬进新房,他们过来帮忙装修开始的。然后在我生娃后我们的关系到达波谷了。
英国的新房不是毛坯房,卫生间,整体厨房之类的都是配好的,基本上自己加点家具就可以住了。我们因为不喜欢地毯,就决定自己装复合木地板。我们开始出现矛盾是从搬家开始的。我是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他爸妈过来之前,我和R来了几次新房,我们每次都会把车塞满,已经带了不少东西过来。刚开始那一周,新家还没有家具,我们都是开车从原来的公寓来新家这里,干一天活,再回公寓那里,大概持续了五六天。家具的送货时间定在了一周后,那时我们已经把墙刷好了,而且一层楼的地板也装好了,到时把床和沙发床安好,就可以在新家里住了。而且我还定了一个货车,到时候跑两趟把东西都从公寓搬过来,这家就算搬完了。这听起来不是一个很完美的方案吗?那到底矛盾在哪儿呢?R他妈妈觉得每天从公寓来回新家都半个多小时,浪费时间,而且她觉得新家虽然有厨房,但是厨具还没有都搬过来,她在新家里没法施展她的厨艺。她不能接受我们每天中午吃个三明治对付一下,要做大餐。所以她要在新家附近租个房子,让我们每天在那个房子里过夜,说这样可以吃得好睡的好,不用浪费来回路上的时间,晚上还可以多干会儿活儿。她还认为那个货车定的时间不够长,我只定了24小时,她觉得应该定个三五天,随时用。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因为她崩溃,但我只在R面前崩溃了,在他爸妈面前还是很镇定。计划了这么久的搬家,每个细节都严丝合缝,然后突然有个人出现要打乱你所有的计划,天马行空地各种出主意,在你的新家里指手画脚。之后不管宜家送来的家具,还是我后面要定的窗帘,她都有意见。比方说窗帘的事情,我从一开始就是计划双层的窗帘,一层白色纱帘,一层遮光窗帘,纱帘要透光不透人。这在英国比利时基本上是标配。我只是不能决定窗帘的颜色,本着让她有参与感的好意,咨询她颜色,然后她从窗帘杆,到纱帘颜色,到是不是要双层帘,全部都有意见。虽然R支持我的家应该我做主,但是他很多时候都是和稀泥,并不明确对他妈说NO。所以最后是我铁着脸说:这些我和R都已经决定好了,不需要你的意见,如果你想给意见的话,你可以指导一下窗帘的颜色,如果不想给意见,我自己的家自己可以做决定。然后大家非常不愉快地一起选择了窗帘的颜色。
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关系的一个缩影,R和R他妈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天马行空,完全不考虑费用的问题。当然他们不是有钱人,只是不懂怎么规划,更是完全没有省钱的概念。每次遇到这些问题,他妈就会发出豪言壮语:不用担心,钱我来出。R每次都会拥护他妈,支持他妈妈这些无厘头的主意,然后又想做一个孝顺儿子,觉得不应该他爸妈付这个钱,让我付款。所以豪言壮语都是他妈说了,然后钱是我付了,或者大家平摊。再比方说回我们回意大利撒丁岛度假的话,他妈通常都会闹着定一个别的地方的假期,因为她觉得回撒丁岛她家我们是在度假,但是她们在家里不是度假,这个事情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不直接定一个去其他地方的假期得了呢?为什么我们飞得先回撒丁岛再去别的地方呢?她常常也是豪言壮语要出全部费用,最后在R的坚持下常常大家平摊。即使偶尔是他妈妈付了全部费用,我也不高兴。那不是在我的计划内,你横加干涉我的计划,我被迫等着疫情各种转机飞回撒丁岛,然后再顶着疫情跟着你去别的地方度假?最后我还得感谢你为了我们付了一笔不必要的费用。我为什么要被人强按着头去感谢我不在我计划内的事情呢?
我和R是marriage in separate, 就是AA制的婚姻,改天我再写下我们平常日常开销怎么算,没有大家想象的那种买个苹果还得一人一半分。鉴于我比R的工资高很多,买房后装修的各种费用都超出了R的承受能力,所以每个月我多转到我们的联名账户一些钱,他给我打个欠条,其实就是邮件更新一下他欠我的钱的总额。我和R其实没有签marriage in separate的法律文件,我也没有要他还钱,只是想要帐目清晰而已。所以很多时候对他来说付钱只是签个单,感慨一下欠我的钱更多了。但对我来说是损失的是‘我的’真金白银。
生娃后,我承认我确实各种作,但是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初次当妈,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办,又想控制生活跟以前一样,加上有点产后抑郁,所以不正常而已,而且我尽力保持正常了,但是荷尔蒙的事情,还有产后侧切伤口的事情都不是我能控制的。在医院的时候,宝宝一直有炎症,在医院观察了一周,中间一晚还有一次怕是脑膜炎被医生拉去抽脊髓液,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生活不受控制,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能改变什么。之后我停了止疼药,我和R在医院的地下通道散步,走出去不过五百米,我居然走不回去,出虚汗,瞬间衣服就湿透了,随时都要晕倒。我都不记得是怎么走回病房的,只记得那时的无助感,被什么掐住的无力感。
本来家里我和R懒得去三楼主卧,一直睡在二楼的客房里。在医院时发现宝宝晚上睡觉常常会踢掉毯子,最好是睡在恒温的房间里。家里有两个暖气的温度控制器,一个在主卧,单独控制主卧的温度,另一个在走廊里,控制其他地方的温度。我就想应该搬回三楼主卧去。当时我们是拿主卧做书房的,要换房间的话,要把主卧和另外两个客房都换一下。R的爸爸,弟弟和R在我和宝宝出院前把三个房间家具都换了一遍。这就是我当时有多作。
回家后宝宝每三个小时要喂一次奶,母乳又不够,还得喂她奶粉,还得泵奶追奶,基本上三个小时就够一个轮回折腾,我根本没法睡。当时家里的车库还没有改成衣帽间,换房间整出来好多的箱子都杂乱无张地堆在车库,没人想要收拾一下。终于在一个凌晨三点喂完宝宝,泵完奶,下楼到厨房洗完泵奶的奶瓶后,我把车库的东西整理了一下。然后第二天R妈妈就第一次发作,说我嫌他们不干活,居然要自己大半夜趁大家都睡着了之后去整理。
我每天忙着喂奶,泵奶,换尿布,我自己的腿肿的像是大象腿,每天只能垫高双腿睡,晚上稍微动一下,把腿下的枕头踢了,醒来又肿成大象,侧切伤口一直疼,当时不知道是正常疼还是缝合有问题,最后拖了好几个月又去医院治疗才好的。白天不需要喂奶的时候我只想一个人待会儿,静一下。但是R一直说吃饭一家人得一起,让我去餐桌吃,我的侧切伤口疼的根本没法坐在椅子上,只好买了个坐垫坐着。当然这事儿跟R妈妈没关系,她们是不介意我在卧室里吃饭的,每天晚上她也会做很多意大利的吃食给我。这事儿主要怪R,他目睹了我没有无痛的生产的过程后,催生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觉得他们生他养他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所以突然就要拉着我一起取悦他父母。我当时还处于脑袋懵的状态,根本没有仔细想过我可以不用配合他的。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把这一切捋明白,骂了R一顿:我刚生完孩子,家里的一切应该是以我为重,我作也好,闹也罢,都是因为我累,我荷尔蒙不正常,我伤口疼,你们都得照顾我。你感恩你父母你自己孝顺去,不要拉上我。生二胎后你敢再让我拿个坐垫挪到餐厅去陪你父母吃饭,你试试!
当然我和R是要过下去的,我不可能一直埋怨他,所以当时的一切不满都转嫁到他妈身上去了。你们儿子强行让我去陪你们吃饭,你们都没自觉要拒绝一下?当然他们劝过R,R不听,但是你可以再劝啊。
生完娃之后R爸妈在我们家待了一个月,一直都是R妈做饭,都是意大利菜,吃的我特别倒胃口。平时我和R大概一半中餐,一半意餐,也会特别照顾对方的口味,我做中餐不会特别辣,他做意餐不会特别油腻。他妈妈做饭就是纯正的意大利餐,特别重口味。我吃得非常艰难,R看出来了,有一天一个人在厨房折腾不辣的宫保鸡丁,说要给我改善伙食,大概至少做了三遍,才做出来一个可以下咽的版本。所以生二胎我真的很想要一个会做中餐的月嫂,但是R不喜欢陌生人住家里,他吃饭又特别挑剔,一直拒绝。
我和R他妈有一次矛盾爆发是在餐桌上,她非要让我吃冰淇淋,说意大利女人生完孩子都吃冰淇淋,我说中国女人不吃。她问我为什么?我说不知道,反正不吃。她说你说不出原因来那就可以吃,然后就非要逼着我吃冰淇淋。R觉得好笑,也加入她的阵营让我吃冰淇淋。我一再拒绝他们还是闹我之后,我就摔了叉子,拍了桌子,回房间了。
他妈妈第一次见我托着宝宝的下巴给宝宝拍嗝儿,以为我要掐死孩子,就过来夺宝宝,我推开她,她尖叫着跑去找R了,R跑过来一看我只是在拍嗝儿,告诉她这是医院的midwife教给我们的标准姿势,她还是可是但是半天,说她以前不是这么给R拍的。R强行把她弄出我的房间了。
还有一次也是拍嗝儿的事情,宝宝刚喝了很多配方奶,明显是进了空气,被嗝儿卡住了,难受的不行。R妈妈抱着宝宝还在唱着摇篮曲,轻轻地拍着她的背,自我陶醉的不行,完全不顾宝宝被嗝儿卡的难受。我把宝宝抱过来,几个巴掌下去,R妈妈又开始尖叫说我要拍碎宝宝了,然后就听到宝宝打出来一个大嗝儿,瞬间舒服了。
我非常理解她关心爱护宝宝,但是我是宝宝亲妈,我会想着掐死宝宝?拍碎宝宝?你就算再质疑你也得收着点,看看成效再说吧?
月子期间最大的一次矛盾爆发是有一天我擦了下厨房灶台旁边的瓷砖。宝宝奶瓶的消毒器在厨房里,我当时等着给泵奶器的奶瓶消毒,也就十分钟的事情,我不想干等,看到那块瓷砖有点油渍,就顺手拿了抹布来擦,又顺手擦了下微波炉和冰箱的把手。被R妈妈看到了,她问我是不是不干净,我说对,有点油渍,我就顺手擦了一下。然后她就闹起来了,找来R,说我欺负她,她刚打扫过厨房,我还擦瓷砖,就是嫌她脏。我都懵了,平时我也是习惯拿个抹布擦下这儿擦下那儿,我也不知道她刚擦过厨房,我到底哪儿错了?R来了一看,还是有油渍,我没有用清洁剂,油渍都没有擦下来。R跟她解释了:确实有油渍,兴哲就是这么个习惯,每天一早起来就到处擦擦擦的。我们以为解释清楚了,然后我就拿了奶瓶去楼上泵奶了。然后过了十分钟,R气冲冲地上来指责我奴隶他妈,说他妈每天在我家像个奴隶一样干活,我还嫌她擦不干净瓷砖,还说我每天就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还逼的他妈在楼下大哭。我当时就炸了,把奶瓶摔倒地上了,他意识到他说错了话,就逃了。我崩溃大哭,然后他妈就来我房间了,基本就是一直在说我不对,我让她出去她不出去,我差点就想离家出走的时候,她说那天是她生日,我不应该这样对她。最后这事儿以我道歉结束的。
以后的好几个月我都没有跟他妈妈说过话,因为他们逼着我为了莫名的事情道歉,我很不服气。后来我恢复的差不多了,脑袋终于开始正常运作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好几个月之前,R爸妈来我家,周五来的,我和R周四晚上打扫卫生到凌晨一点。第二天他爸妈来了之后,他妈妈就开始擦橱柜的顶,收拾他们住的房间,我问她:是我们打扫的不够干净吗?她说她只是不知道我们已经打扫过了,反正发现橱柜顶上有灰,就继续打扫。虽然我质疑谁家闲着没事儿天天擦橱柜顶呢,但是也没有说什么,任她继续折腾。我没有想过她是嫌弃我打扫的不干净,那为什么月子里时我擦了一下她擦过的瓷砖,她就质疑我是嫌弃她呢,她就那么闹呢?我跟R理论,R跟她理论,她说她当时不知道我已经打扫过了,而我当时知道她已经打扫过了。我怎么会知道她当时已经擦过瓷砖了呢?我很不服气,R说你要怎么办。我说我要你妈给我道歉,R问那你当时给我妈道歉了?我说她都说那天是她生日了,我还能不道歉。然后R让他妈妈给我道歉了。我才气消了一些。他妈妈还是说了一些一直拿我当女儿的话,希望我们做朋友。我呵呵了之后,回复:为了R,让我们保持礼貌而友好的关系吧。
我确实曾经希望过和她像母女一样相处的,也努力过。她确实对我比对R的表妹们好,但是远远到达不了女儿的程度,在她心里和她的行为上,我和R之间于她孰远孰近非常明确。所以现在的我非常摆的正自己的位置,但是也因为如此不会和她很亲近了。
月子还有一件事我们有争执,那就是喂水的事情。宝宝出生在冬天,有时候会觉得她好像嘴巴很干,R妈妈就要给宝宝喂水,我们不同意,但是我和R当时并不知道原因,只知道midwife说不能给宝宝喂水。R妈妈无数次试图给宝宝喂水,说R小时候就给喂过水,我们无数次阻止过。后来我和R又咨询了midwife,说是宝宝的胃特别小,喂了水就喝不下奶了,再说奶的主要成分就是水,不用再额外喂水。R妈妈也咨询了他们意大利的妈妈们,说以前的医生和midwife确实建议喂水,但是现在已经改为不建议喂水了。
因为月子里的相处极不愉快,他们没预料到我跟平时完全不一样,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又特别作,他妈妈觉得自己受了很多委屈。我承认她每天做饭打扫,给我额外准备吃食非常辛苦,但是我刚生完孩子,应该是他们来照顾我的情绪。而我已经尽力在配合了,我还买了个坐垫忍着伤口痛陪他们在桌子上吃饭。总之,各有各的理。后来我和R聊起过这一段,我说我虽然和我妈不亲近,但是我妈来照顾我的话,一定会比你妈妈好,因为就算是我无理取闹,她也不会在我月子里跟我计较,更不会闹到让你来骂我。R说他妈妈没有让他去骂我,她还拦着他来着。我说当时我在楼下的时候我们已经跟她解释清楚了,没有她后来跟你在楼下一直哭闹,你会一时抽风跑去楼上骂我?R无语。
月子过后,他们回意大利了。我瞬间觉得轻松了,奶量也上来了。和NCT的妈妈们聚了几次。R也回公司上班了。然后某一天我突然收到亚马逊寄来的一本书 The Daughter in Law Rules, 中文名可以翻译成 《儿媳手册》,大概就是讲应该怎么取悦你的婆婆:定时给你婆婆请安,给宝宝穿她买的衣服,夸她儿子,定时给婆婆看宝宝照片,视频,不要批评你婆婆做的一切 之类之类的。我收到书就炸了,拍了照片发给R,R问她,她说别人推荐她的,是本很好的书,让我看一下。我说你鬼扯,书是英文的,在英国亚马逊上买的,英国亚马逊评价2.5颗星,谁说是本好书了。她一会儿说她根本没有看到书的内容,一会儿又说书的内容很好笑,她没觉得我应该那么做,只是觉得书很好笑。R各种替她解释,到最后我突然就不生气了。因为我根本不在乎这个人,我何必在乎这个人做什么。那时应该是我们关系的冰点。他们走之前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总不能弄的特别僵。但是那本书之后R每天跟他爸妈视频好几次,我至多打个招呼,再也没有和她聊过天。她发来的信息我也再没有回过。
后来我和R还常为了他给他父母视频的事情吵架。我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反感这件事,他无数次说:我以前也给我爸妈打电话,现在也一样打,怎么就突然不一样了呢?你怎么就突然不喜欢他们了呢。他妈妈也跟着闹:我们是爷爷奶奶,当然有权利看宝宝。后来在无数次的争吵中,我理出了个所以然:以前是你妈每天给你打电话,一分钟你都觉得烦,很偶尔才会聊久一点。现在你每天跟他们至少视频三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晚上那次有时候甚至一个多小时,都是在我们吃早午晚饭的时候。每天除了你工作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相处的时候。但是你在干什么?在跟你爸妈视频。我带娃,做饭,然后看着你们一家人叽里呱啦地说意大利语,你跟我说过几次话呢?我现在在这个家里跟个老妈子有什么区别?这个逻辑理清楚了,R也意识到不对了,就不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跟他爸妈通话了。后来宝宝去幼儿园了,至少午饭时R不再打给他父母了。现在他每天早上送宝宝去幼儿园的时候给他妈妈视频,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后他带宝宝去跟他爸妈视频,我收拾厨房,洗澡,是我自己的时间。总算是找到了一种平衡。
R是一个特别在乎家庭关系的人,他后来说过无数次希望我改进和他妈的关系,我只回答他:我不想做什么,就这么冷处理吧,过段时间我心情平复了再说。现在强行让我去改善这个关系,只能适得其反。
后来过了几个月我们回撒丁岛度假,见面三分情,大家的关系缓和了很多。
最后一次我们出现冲突,是宝宝幼儿园出现covid病例,全部宝宝都要居家隔离两周,R妈妈来伦敦帮我们带宝宝。本来一切都好,我尽量不干涉她的育儿,厨艺,她尽量不要把我家变成她家那个样子。大家客气而和谐地相处着,我也特别感激她能来伦敦帮我们带宝宝,要不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边工作,边带娃两周。我们出现冲突是因为她在亚马逊上给宝宝买了很多衣服,从不同的店里买的。我突然某一天开始收到大量的包裹,打开一看全是没有牌子的衣服。第一天收到那些衣服的时候,我好好地跟他们解释了:不要在亚马逊上买杂七杂八的衣服,都是没有牌子的衣服,你都不知道衣服的材料是哪里来的。他们一再睁着眼说瞎话,坚持衣服质量不差。我跟R说:这些在亚马逊上卖的没有品牌的衣服,一看就是从中国运来的,大概相当与淘宝货和地摊货,除了给宝宝在淘宝上买过一件过年穿的唐装外,你见我什么时候给宝宝从中国买过衣服?我不是说中国来的衣服就一定很差,但是三无产品真的不能给宝宝穿。你永远不知道这些衣服的材料哪里来的。我平时从来不在你面前说中国的任何坏话,因为那是我的祖国,你怎么都是个外人,我今天跟你说这个已经违背我的原则了,但是宝宝的衣服不能含糊。R不相信他妈妈买的衣服都是中国来的,我说我一个网购达人的话你都不信?只信你妈的?最后我和R把亚马逊的卖家全部都翻了出来,除了一件印有米老鼠图案的上衣外,其余全部来自中国。我们第一天收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他妈妈从不同的店里至少买了二十件。因为后续还有很多包裹,所以她才坚持不承认前几件质量差。我跟R解释:我刚开始只是跟你们说质量差,那就不要再买了,或者退了就好了,是你们一再坚持这个衣服质量好,才吵起来的。你不承认错误,就会一直买。我不可能让宝宝穿这个的。我自己也买错过东西,上次从HM买的衣服质量也不好。R就抓住这个开始说我:你也买过质量差的衣服,凭什么说我妈?我真的是差点吐血:我买的衣服,买回来看了质量不好,我立马承认错误,说以后再也不会从HM给宝宝买衣服了。除了两件急着穿的衣服,其余的我都退了。我买砸主动认错,你们买砸就死抗,坚决不承认衣服质量不好。
每次R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站他妈那边的时候,都会激怒我。也是在R妈妈来伦敦顾宝宝的时候,某一天宝宝不知道吃了什么脸上出现了红疹,不太像是过敏,倒像是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导致的皮肤红肿。R看到后,就开始骂我:你到底给宝宝乱吃什么东西?我当时心一寒,觉得这还是我的丈夫吗?怎么每次他妈面前他就不一样了呢。但是我还是跟他好好讲了:自从你妈来了之后,就霸占着宝宝,什么时候让我为宝宝做过饭喂过饭?你不是不清楚这些,你也背地里抱怨过。但是你看到宝宝皮肤红肿第一反应就是骂我?你到底用你的脑子想了一下没?R瞬间就脸红了,然后我又问他:那现在你知道是你妈喂的宝宝,你会去责问你妈给宝宝吃了什么吗?R的脑袋彻底红了。他知道他无理,后来就撒撒娇过去了。后来我跟R聊这些:你这样对我,我会怨你,但是我很快会消气的,因为我们还是要过日子的。但是我会把这个气转到你妈头上去的。不要跟我说什么跟你妈没关系,都是你的错。我不是圣人,我总是要怪个谁的,如果我必须原谅你,那我就只能怪她了。所以你想想你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吧,想想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最近我和R在讨论生老二时的计划,觉得最好还是就近给他爸妈租个房子,大家保持距离比较好。月嫂这事儿我大概是不能说服R,我琢磨一下看看能不能找个做饭的阿姨,至少月子里给我做个中餐。
我们鼠宝宝群讨论过R妈妈的那本《儿媳手册》,有的妈妈觉得R妈妈心机重,其实我并不那么觉得。老外其实都很单纯的,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她大概就是真的看到那本书,以她的角度觉得好笑,又有点期待我能学上那么一点,就把书寄来了。我当时觉得生气,事后也只是觉得好笑。书我还保留着,每次R妈妈要来伦敦,群里妈妈们都让我赶紧去复习一遍 :D。
再说R妈妈这个人,非常爱R,非常爱Gioia,因为那是跟她有血缘关系的。我一个外人,自然是要靠边站的。以前关系好,是因为距离远,没有生活在一起过。偶尔我们回撒丁岛度假,我都是客随主便,尊重她的习惯,所以没有矛盾。现在她出现在我的家里,还是要我按照她的习惯来,我们当然就会有矛盾。她上次来伦敦时我们也都在迁就对方了,她也开始尊重我的习惯了,一切都在变好。
至于R,时不时有抽风的时候,修理一下就会又变回那个好丈夫。
我是一个习惯做计划有后备方案的人,家里一切用品都会有备份,比方说酱油肯定有两瓶。某一天R突然问我:你什么都喜欢准备两份,不会有个备胎老公吧?我说没有。R不信,我只好告诉他实话:我备份东西是因为我需要安全感,万一我炒菜时酱油用完了怎么办?但是我并不需要老公给我安全感,我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我自己,我的独立,我的工作,我强大的内心。我就算是需要备份,也是备份我自己,不是备份你。
当然这段对话是生娃之前,生娃之后R对我来说重要了很多,尤其是宝宝生病的时候,只有跟R一起才能缓解那种焦虑。好几次,宝宝哭,我也跟着哭,R无奈地哄了大的哄小的。
对了,R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从来不备份东西,都是用完了才买。所以单是我认识R后,他家就发生过好几次厕所没有纸,一个人在厕所里等着,他妈妈跑去超市买卫生纸的情况。
这么一想,我们有矛盾才正常吧!
—————————————————-
我其实好多天前就写完这篇了,但是并没有发出来。因为我不确定我当时是不是因为跟R吵架了,所以赌气写了很多不客观的事情。很多天过去后,我再看,还是觉得这算是从我的角度看到的事情,还比较客观。但是我的角度写出来的肯定是包含了我的不满情绪。从我婆婆的角度来看好多事情,她肯定觉得她也很委屈。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南欧的家庭关系比较亲近,和中国很像,但是还是有距离的。比方说,我家是我和R的家,不是R爸妈的家,这是大家的共识,虽然R妈妈在我们搬家之初干涉特别多,拿她的话来说,以前R在pisa读书的时候,她每次去R住的地方,都会收拾,都会给R洗衣服,整理衣服,所以习惯了,刚开始来我家也是,什么都按照她的习惯来整理,好几次冲到我们卧室来整理衣柜。不过后来在R爸爸的教育下,她开始有改变了,她现在来的R家不是一个学生宿舍,不是R一个人的地方,这个家里是有另外一个女人,女主人存在的。她现在比较清楚她只是一个客人的位置。虽然我们会有这样的冲突,但是这些会以一种有距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在国内的家庭关系中比较难做到。儿子大概很难对自己妈说出’欢迎你来我家小住,但是你在我家是个客人‘这样的话。而R会在这个问题上维护我。
我和R有共识,希望他父母近几年搬来伦敦住。但不是‘一起住’。即使是南欧,父母退休后也很少有跟子女一起住的。R的奶奶九十岁了,就是一个人跟保姆一起住。他父母时不时过去陪着说说话而已。所以我和R的共识是希望可以住的近,方便我们过去看他们,也方便他们过来看宝宝,但是不能住在一个屋檐下。虽然这就意味着得给他们租个房子,我确实肉痛了很久,但是我确信如果住在一起,我和R一定会离婚,为了租金损失自己的婚姻,得不偿失。R爸妈也不是小气的人,很多金钱的事情,虽然事情我经常是被动参与,但是R爸妈一般都会主动提出要承担费用,R也会抢着要付款,最后的解决的方案常常是一家一半。这里的家指的是R爸妈一家,还有我和R一家。平时大家的语言都是这样表达的,很清晰。国内的话这种表达大概也会引起父母的不满,因为祖孙几代应该算是一家。总之文化差异。
R妈妈是完全没有理财概念,这么大年纪了还是月光族的人。她更是没有任何规划计划。她家有个客厅,装修的特别精致,平时很少用,只有平时来了什么重要客人才用一次,最近她们又把客厅装修了一下,做了一面背景墙,各种灯光。我和R跟她们视频看到那面墙都惊呆了,这么大年纪了,身上还背着贷款,到底是怎么了突然想起来要装修一个基本上没有任何用处而且已经够富丽堂皇的客厅?当然我和R只是背地里抱怨,并没有对他们说什么。我们是两个家庭,另外一个家庭无论怎样支配自己的金钱都是自己的自由,我们没有任何干涉的权利,因为我们是经济独立而且清晰的两个家庭。相应的,我们也没有赡养他们的义务,他们退休的生活开支是由自己的退休金来承担的,我们没有义务付赡养费。虽然出于‘好意’,我们邀请他们来伦敦,住的离我们近一点,但是我们这只是‘goodwill 好意’,不是义务,我们可以随时拒绝这种安排的。
虽然婆媳关系是一个世界难题,但是西方社会相对简单一些,‘我们是两个家庭’这是共识,既然是两个家庭,那就会存在界限,有了距离很多事情就美好起来了。另外很多事情也可以直接沟通,不用特别在乎称谓,标签,至少‘你是我家的客人’这句话可以直接说出口,对方也接受,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沟通其他问题。
当然因为有界限,父母也可以拒绝帮子女带娃,拒绝给予子女任何经济帮助,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不帮子女买房,不给子女留任何财产。
因为我们是两个家庭。